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1213篇
  国内免费   660篇
  4333篇
  2025年   58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野生型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854-B2经多种理化诱变因子及空间微重力辐射等因素的处理,选育到1株高活力纤维素酶变异株B-7。其固体培养物的纤维素酶,以滤纸为底物酶活力为34μ/g,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酶力为1472μ/g。与野生菌854-B2相比,产酶活力水平分别提高5倍和7倍多。酶在滤纸上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5—5.0,温度55—60°C;25°C,保温24h,pH稳定范围为pH4.0—6.5;70°C保温30分钟,剩余酶活力34.4%。  相似文献   
3.
赛加羚羊在我国消失的确切时间,一说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一说为60年代中期,但都无确凿的科学证据。有据可考的事实为,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中并未发现该物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赛加羚羊在我国灭绝的时间大体上为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启动了赛加羚羊引入项目。从1988~1991年,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分别从美国和德国的动物园引进赛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方法,对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杜仲树脂酚(1)、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2)、hedyotol C(3)、hedyotisol A(4)、hedyotisol B(5)、ozoroalide(6)、5α,6α-epoxy-3β-hydroxyergosta-22-ene-7-one(7)、松柏醛(8)、3-羟基-5-(对羟基苯基)戊酸(9)、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0)。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木脂素、大环内酯、甾醇及酚类。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其中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植被景观中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S软件ARC/INFO将北京地区的1:20万植被图数字化,并提取各斑块的面积信息。该图包含72个基本的斑块类型,它们又分属于森林、灌丛、草地、果园、农田和水体6大类型。这些大类又分别包含20、28、4、7、11和2个基本类型。选用斑块个数、总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标准差、变异系数、中值、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极差和偏态系数等几个描述统计量,以及厂一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等5个概率分布来刻画斑块大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具有很少斑块的少数基本类型以外,其它基本类型以及所有6个大类的斑块大小的分布都不是对称的,而是右偏的。因此,普通的正态分布不能对它们加以刻画;其他4种概率分布也只能刻画部分类型,并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类型最多,服从负指数分布的斑块类型最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钟萼木是我国珍贵树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本研究对该树种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本试验利用钟萼木1年生苗木高,地径生长性状多样性,早期分化,研究1年生苗木高与地径生长不同生长类型,为该树种苗木不同遗传品质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分类法\",分别以该树种群体高、地径生长的标准差值作为区间间隔值,把高、地径...  相似文献   
7.
8.
麦积山风景区不同生境类型蝶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梅  杨航宇 《昆虫知识》2008,45(3):465-469
于2003~2004年对麦积山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依据海拔高度、气候、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将该地区的蝴蝶生境划分为3种类型:林缘山地、森林林地、裸岩。共收集蝴蝶3950只,隶属8科43属64种。计算了3种生境类型中蝶类物种丰富度、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其中,蝴蝶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为森林林地(8·8359)>林缘山地(6·1442)>裸岩(1·4711),物种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为森林林地(H'=1·4068)>裸岩(H'=0·9746)>林缘山地(H'=0·9201);森林林地和林缘山地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2221),其次是林缘山地和裸岩(0·0869),森林林地和裸岩相似性系数最低(0·0656)。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城市屠宰场牛羊胃容物类的生物垃圾型可再生资源的潜在工业化开发应用(城市无害鲜生物垃圾变废为宝的低碳生物循环经济工程)提供了部分可靠科学依据.方法:M-112木霉菌固态发酵羊胃容物的粗酶提取液,经20~60%饱和度的硫酸铵粗分级分离、Sephadex G-25脱盐、Sephadex G-150到Sephadex G-100分子筛顺序纯化,通过蛋白质测定、酶活测定、SDS-PAGE和底物-PAGE电泳等.结果:制备到一种分子量约为64.7kDa的电泳纯木聚糖酶,其回收率为5.59%,纯化倍数10.43,比活力为253.36IU/mg.纯化出的木聚糖酶,经性质研究表明,其Km=11.20g/L,Vmax=0.70μmoL/min;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6.0,该酶在中温条件下稳定性好,在酸性至弱碱性(pH 3.0~8.0)条件下稳定性好.结论:采用改良的凝胶色谱技术,首次纯化出木霉菌固态发酵羊胃容物所产的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0.
环保电影蕴含的生态思想通过电影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对于公众树立与传承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近40年世界各国部分环保电影的分类和整理,分析了生态纪录片、情景再现片、环保故事片和环保科幻片等各类环保电影的特点及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