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植物花挥发物是维持昆虫-植物传粉互作的重要化学信号,其组成的多样性对于理解传粉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形成、维持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是一种专性的互惠共生关系,榕树为榕小蜂提供繁殖场所,榕小蜂为榕树传粉。而榕果雌花期(接收期)释放的特异性挥发物是维持双方相互作用的关键媒介。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同域分布的6种雌雄异株榕树为研究对象,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雌花期榕果的挥发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共发现77种化合物,包含脂肪酸类衍生物6种、单萜类化合物16种、倍半萜类衍生物50种和芳香族化合物5种,不同化合物对挥发物距离差异性的贡献率依次是:对甲基苯甲醚(4-methylanisole,2.15)、β-罗勒烯(β-Ocimene,0.84)和喜沙木烯(Prezizaene,0.73)。不同物种间挥发物组成有显著的差异,且挥发物的差异与榕树系统发育距离具有正相关性,但同一物种不同性别间的挥发物组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中发现雌雄异株榕树挥发物组成具有多样性高、种内性别间相似、种间差异大,系统发育一致性的特点,上述特点在榕树物种分化以及维持雌雄异株榕树繁殖的化学通讯机制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2.
选择28S rDNA D2区基因,针对GenBank中姬小蜂科总计542条相关序列,借助Blast Align、MUSCLE及TN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科水平的姬小蜂科快速DNA分类鉴定方法。建树结果对目前分类系统中姬小蜂科4亚科分类体系(Bouek,1988)予以支持;综合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对于姬小蜂亚科以及灿小蜂亚科的分族、分属方法。同时对地位不明的两属Anselmella和Ophelimus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假设。  相似文献   
43.
张霜  陈进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13-1919
蚂蚁对热带森林中小种子的二次散布会影响种子最终到达地点和种子命运.本文以一种由鸟散布的榕树垂叶榕(Ficus benjamina)为研究对象,观察蚂蚁对不同处理种子二次散布的影响.共记录到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da)、法老小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和布立毛蚁(Paratrechina bourbonica)等4种蚂蚁参与了种子的搬运,其出现频率分别为71.7%、23.3%、2.5%、2.5%.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距离为179 cm±13 cm(n=159).其中,最主要的散布者菱结大头蚁把种子搬进蚁巢后,取食了内果皮,并把58.6%的净种子抛弃在巢外垃圾堆中.蚂蚁取食内果皮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特性(萌发率由49.3%提高到93.3%).去除内果皮后种子被蚂蚁搬走的比率显著下降(由75.0%降为29.5%).垂叶榕种子外着生的内果皮,明显提高了对蚂蚁的吸引力,而蚂蚁取食内果皮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能力,垂叶榕和二次散布的蚂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44.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 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5.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方差比率法、2× 2列联表的 χ2 检验、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Pearson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等多指数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极显著。 2× 2列联表的 χ2检验不能反映所研究昆虫种间联结性的真实情况。 6个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共同出现率普遍较高。小蜂种间的联结程度多属极显著 (对于联结系数 15个种对中有 10个 ,对于秩相关系数15个种对中有 12个 )。传粉者Ceratosolenfusciceps同其它小蜂间的联结显著性最高 ,其中与Platyneuratestacea和P .mayri呈极显著负联结 ,与P .agraensis呈极显著正联结 ,但与Apoc rypta属 2小蜂的关系尚不十分明晰。Platyneura属 3种小蜂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联结关系 ,而Apocrypta属内 2个种之间呈极显著正联结。文章对该 6种榕果小蜂种间连接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进化生态学后果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46.
雌花期榕小蜂进入榕果的行为及其活动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钝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sp.和杨氏榕树金小蜂Diaziella yangi均在雌花期进入钝叶榕果内繁殖和传粉,比较研究它们进入榕果的行为和活动时间。结果显示:在搜寻苞片处进蜂口时,2种榕小蜂的种内均出现打斗行为,并且杨氏榕树金小蜂的打斗更为激烈,但种间没有打斗行为发生,杨氏榕树金小蜂总是等待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先期进入榕果,然后才跟随着进入。在搜寻和进入苞片口通道阶段,钝叶榕传粉榕小蜂均比杨氏榕树金小蜂花费较长时间;而在果腔内产卵、传粉的时间,2种榕小蜂均最多不超过3d。相似的进蜂过程和活动时间,可能是2种榕小蜂与寄主榕树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蔡沂  凌磊  孙旭  蔡永萍  林毅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6):782-785,793
以小水榕根尖为材料,通过取材时间,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2种药剂预处理,并以细胞中有丝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的清晰度、分散程度为指标,探索出适于小水榕染色体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小水榕有丝分裂中期在一天的16:00达到高峰期,取样时间确定在16:00.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预处理2 h,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 h,1 mol/L盐酸60 ℃水浴中解离3 min~4 min,并以醋酸洋红染色效果较好.小水榕核型为2 n=2 x=30=12 m+14 sm+4 st,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48.
中国榕属榕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中国的榕亚属植物的15个种和2个变种(分别代表榕亚属的3个组)的nrDNA的ITS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榕亚属是非单系起源,其中榕组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系群,与无花果亚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榕亚属其它组间并未表现出近缘关系。榕亚属的其它5个组构成一单系群并得到中度的支持率。来自中国的种类分别聚在相应的组内。但环纹榕组被分成2个单支,其中来自中国的大叶水榕(F.glaberrima)和环纹榕(F.annulata)构成一个分支,二者表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榕亚属的亚洲特有组印度榕组在ITS树中聚在环纹榕组的另一个分支中,但它与此组其它种的亲缘关系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49.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无法传粉和结实,永远消失在地球上。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这种植物哺育的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大部分的雌虫专为这一种植物传粉效力,而它自己却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就向你介绍这样一对动、植物——薜荔榕小蜂与薜荔,它们恰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共生关系,以及这一发现的历程。  相似文献   
50.
记述长尾小蜂科Torymidae中国1新纪录属毛盾长尾小蜂属砌Amoturoides,及中国l新纪录种短柄毛盾长尾小蜂Amoturoidesbreviscapus Girault,1932.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