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首次对我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个少数民族群体的HLA-DQA1、-DQB1两个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DQA18个等位基因中,维族和哈族均表现为DQA1*0301最常见。最少见的DQA1等位基因,在维族中为DQA1*0401和*0601,而在哈族中为DQA1*0601;在DQB116个等位基因中,DQB1*0201和*0301在维族和哈族中均表现为最常见。在维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2、*05032和*0504,在哈族中未观察到DQB1*05032、*0504和*0605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维族和哈族DQA1、DQ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维、哈族间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以27个种族或民族的HLA-DQA1、-DQB1两基因座基因频率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上,维族和哈族独立于其他群体而聚类,独处一支。维族和哈族接近蒙古人种,而离高加索人种较远。  相似文献   
82.
云南天牛科三新种记述: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沟胫天牛亚科3新种:齿尾毡天牛Thylacusdentipennis、黑斑灰天牛Blepephaeusnigrostigma和云南刺锦天牛Sternohammusyunnana。其中,刺锦天牛属SternohammusBreuning为我国首次记载。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3.
报道了文字衣科地衣1新记录属,即多孔衣属Myriotrema及该属的新记录种——绿白多孔衣M.viridialbum。多孔衣属主要特征是地衣体壳状,子囊盘小型埋生至半埋生,子囊孢子小型、淀粉质、横隔透镜型至砖壁型。绿白多孔衣的主要特征是具厚地衣体,小型透明亚砖壁型子囊孢子,含有hypoprotocetraric acid。标本采自海南和福建。文中对新记录种提供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图片。  相似文献   
84.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成虫主要利用天牛幼虫蛀食树木时排出的虫粪所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找到寄主所在的微栖境.本试验分别应用PDMS,DVB/CAR/PDMS,CAR/PDMS三种萃取头,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幼虫虫粪的挥发物进行了提取,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结果表明,虫粪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其中α-蒎烯的含量最高,柯巴烯的含量次之.三种萃取头在相同的温度和提取时间下,DVB/CAR/PDMS的萃取头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5.
大多数情况下古生物学是事后解释的科学,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中心任务是解释存在的资料。古生物学成为预测科学的一个罕见的实例见诸于"假磨楔式"这个概念的发展历史中。根据一个假磨楔式哺乳动物的单个齿骨上的下臼齿结构,推测出当时尚不知道的上臼齿结构。随后,被认为很可能属于假磨楔式哺乳动物的单个上臼齿以及更晚的一件具有咬合在一起的上下臼齿的标本的发现证实了最初的假设。磨楔式臼齿结构作为哺乳动物历史中一个关键的创新结构,本身相当复杂。假磨楔式概念的被接受在认识磨楔式臼齿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结构可能发生不止一次。"假磨楔式"这个术语最初提出之后,随着它的使用,一些后来的研究者的用法严重偏离了它的本义。这一术语既被用来描述并不以原始定义的假磨楔式方式咬合的柱齿兽类牙齿,也被用于描述明显属于原始定义的磨楔式而不是假磨楔式牙齿。结果是古生物学界对其定义的理解变得更不准确,这个概念的实用性因此大大削弱。所以,回归最初的定义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6.
对云南省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6个地理种群159个个体体长、前胸背板纵长、前胸背板横宽值及前胸背板斑纹进行了差异系数计算、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各松墨天牛种群间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聚类分析表明,畹町种群形态与其他5个种群差异较大;基于4个形态特征建立的判别函数可以将畹町种群与云南其他种群区别开来.畹町种群与其他松墨天牛种群的形态差异可能由于其遗传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87.
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了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可达40%~70%,而且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放蜂量的增加而提高,按虫蜂比1∶1、1∶5和1∶10分别放蜂,寄生死亡率依次为35.4%、48.3%和68.9%;最佳放蜂时间为8月中旬,此时放蜂的校正寄生率为55.67%,明显地高于7月份和9月份。  相似文献   
88.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89.
中国树甲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树甲属strongylium 1新种,即郑氏树甲S.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0.
冯波  陈力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3):716-720
对毛角天牛属Aegolipton进行了研究,并记述中国1新种,即云南毛角天牛Aegolipton yunnanensis sp.nov..标本采自云南,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南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