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以及临床预后评估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临床常见典型形态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断层序列,重建出三维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模型,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内血液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血液流经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撕破口时会对血管局部壁面产生冲击,造成动脉管壁局部压强升高,此种"冲击效应"不但会出现在近端夹层撕破口附近管腔壁面,也会出现在中间段及远端夹层撕破口附近,当入口血流压强升高时,夹层撕破口附近局部壁面压强差值也会增加。在心动周期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壁面剪切应力异常升高区也主要集中在撕破口区附近的动脉壁面上。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而言,撕破口的位置相对于撕破口直径而言似乎更有临床意义。对B型夹层患者采用降低血压治疗,可减低局部动脉管壁上的壁面压强差值,但无法消除此壁面压强差,即主动脉夹层管壁上的局部危险区始终存在。此现象揭示主动脉夹层中远端撕破口也可能是造成夹层局部危险因素的原因,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封闭撕破口,以消除局部壁面压强增高区,降低破裂风险,可能是更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基层医院中急诊快速筛查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确诊的发病24小时内的3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D-Dimer水平,并以同期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34例AAD患者的D-Dimer的平均值为(4319±1893)μg/L,明显高于AMI组(1563±903)μg/L(P0.01)。结论:急性发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D-Dimer水平显著增高,D-Dimer水平检测有助于急诊胸背痛患者主动脉夹层的筛查,D-Dimer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70例颈椎病的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是否引起椎动脉(VA)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材料与方法:用TCD仪对7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指标:频谱、Vs、Vd、Vm、PI,与正常人组50人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40岁年龄组的指标与正常人相应年龄组差异显著(P<0.01~0.05),<40岁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改变主要为单侧的VA,颈椎病组异常的VA通常有频谱的相应改变。结论:颈椎病患者TCD的改变一般为单侧的V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谵妄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N端前脑钠肽(NT-proBNP)、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吗啡镇痛,研究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啶镇痛。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NT-proBNP和NE水平、谵妄的发生率以及脱机持续时间与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MMP-9、MMP-2、NT-proBNP、NE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h后研究组CRP、MMP-9、MMP-2、NT-proBNP、NE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脱机持续时间与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不仅具有镇痛、镇静等效应,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炎性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降低了谵妄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颈肩腰腿痛医院收治的CSA患者9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0)与研究组(n=450)。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以及颈椎活动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4%(43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377/4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恶心或呕吐、头痛、肩颈痛、旋颈试验、生活及工作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较治疗前升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TMFV、PSV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以及右侧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效果优于单用针灸治疗,对患者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以及颈椎活动度均有改善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前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联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红蛋白(Mb)对术后AKI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38例)和非AKI组(6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分析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对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体质量指数(BMI)、肾动脉受累比例、术中尿量、术中输血量、术前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于非AKI组,年龄大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前Scr、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预测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689、0.678、0.677(P<0.05)。结论: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对术后AKI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椎动脉血流、颈椎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0例CSA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行温针灸治疗,研究组(75例)行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活质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功能、椎动脉血流指标。结果:研究组96.00%(72/7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1.33%(61/75)(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周屈伸活动角度、旋转活动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NDI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SA应用温针灸联合平衡针刀治疗,可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有利于椎动脉血流状况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采用自行设置的厌氧装置,分离培养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消化道厌氧细菌。【方法】改进了一种简易的厌氧装置——平皿夹层法,利用4种培养基对日本弓背蚁消化道内厌氧或兼性厌氧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从日本弓背蚁消化道共分离到22个不同的菌株,隶属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3大类群的17个属;4种培养基分离到的细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选择性较强,其中从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分离到的细菌种类较多,分别为10种和8种;从MRS和LBS培养基上分离到的细菌较少,分别为3种和1种;大工蚁和小工蚁的消化道细菌组成也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在巢群中担负的功能和职责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结论】利用平皿夹层法可以成功分离到日本弓背蚁肠道的厌氧细菌,该种方法对于其他昆虫消化道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冬梅 《蛇志》2011,23(4):419-4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从199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较传统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我科于2011年1月使用带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