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41.
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和舌状叶镖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tunguidus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D.galeata和P.mnguidus 4.4 ind.L-1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4.5L的透明塑料瓶培养10天(2008年3月28-4月8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64um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KH2PO4和NaNO3,使TN:TP=16:1(TN=34.86 μmol·L-1,TP=2.18 μmol·L-1).10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20-30μm,30-50μm,>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D.galeata处理组中,小于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P.tunguidus处理组,P.tunguidus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D.galeata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μ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D.galeata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P.tunguidus而P.tunguidus对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D.galeata. 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galeataa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tunguidus组,表明P.tunguidus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galeata.D.galeata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tunguidus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galeata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galeata对衣藻chlamydg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针杆藻Syneara sp.的抑制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542.
盔形涵Daphnia galeata和舌状叶镖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tunguidus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D.galeata和Ptunguidus以4.4ind.L^-1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4.5L的透明塑料瓶培养10天(2008年3月28-4月8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64um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KH2P04和NaNO3,使TN:TP=16:1(TN=34.86μmol·L^-1,TP=2.18μmol·L^-1)。10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20—30μm,30.50μm,〉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D.galeata处理组中,小于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Ptunguidus处理组,Ptunguidus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D.galeata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Ix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D.galeata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Ptunguidus而Ptunguidus对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D.galeata。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galeataa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tunguidus组,表明Ptunguidus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galeata。Dgaleata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tunguidus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galeata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galeata对衣藻chlamydomonassp.,绿球藻chlorococcum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sp.,衣藻chlamydomonassp.,绿球藻chlorococcumsp.,小环藻cyclotellasp.,曲壳藻achnanthessp.,针杆藻Synedrasp.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543.
盔形溞 Daphnia galeata 和舌状叶镖 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 是流溪河水库的两种大型的滤食物性的浮游动物,P. tunguidus 也是中国特有种,他们的牧食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解这两种浮游动物在自然水体中对浮游植物牧食的作用及营养盐水平对牧食作用的影响,将 D. galeata 和 P. tunguidus 以 4.4 ind.L-1 的密度,分别在两个营养水平(不添加与添加营养盐)中用 4.5L 的透明塑料瓶培养 10 天(2008 年 3 月 28-4 月 8 日)。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水样为用 64um 孔径的筛绢过滤后的水库水,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为过滤后的水样再加入 KH2PO4 和 NaNO3,使 TN:TP=16:1(TN=34.86 μ mol?L-1,TP=2.18 μ mol?L-1)。10 天后,计数和分析浮游植物四个粒径级别(<20μm, 20-30μm, 30-50μm, >50μm)和各门类及优势种类的生物量组成,比较两组动物在两种营养状态中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不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抑制均不明显,但<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下降,且 D. galeata 处理组中,小于 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 P. tunguidus 处理组,P. tunguidus 处理组中20-3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 D. galeata 组,说明两种浮游动物对<30μm的浮游植物均有抑制作用,但 D. galeata 对<2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 P. tunguidus 而 P. tunguidus 对 20-30μm的浮游植物抑制强于 D. galeata。在添加营养盐的实验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尤其对<20μm的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明显。但两种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种类之间产生差异。D. galeataa 处理组的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明显高于P. tunguidus 组,表明P. tunguidus 对浮游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D. galeata。D. galeata 处理组中,蓝藻生物量比例(15%)远低于绿藻(41%)和硅藻(37%),但在P. tunguidus 组蓝藻生物量比例(36%)远高于绿藻(18%)和硅藻(32%),与不添加营养盐实验的t检验表明D. galeata 对绿藻和蓝藻抑制明显,而P. tunguidus对绿藻和硅藻的抑制明显(t-test,p>0.05)。D. galeata 对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单细胞蓝藻抑制作用明显,而P. tunguidus对小球藻chlorel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绿球藻 chlorococcum sp.,小环藻 cyclotella sp.,曲壳藻 achnanthes sp.,针杆藻 Synedra sp.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浮游动物影响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544.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周年调查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2000年5月-2001年5月对粤东赤潮重灾区柘林湾者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柘林湾共有浮游植物54属153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37属114种,占总种数的74.51%;甲藻15属36种;其它2属3种。浮游植物种数和丰度的平面分布表现为弯内低于湾外,东部低于西部的基本格局,季节波动模式则为单峰型,全年数量最高峰位于盛夏7月份。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该湾的全年优势种,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百分比年平均高达58.7%。通过对水温、营养盐、浮激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中肋骨务藻的种群密度等相互之间的回归分析,并考虑增养殖渔业等因素,发现柘林湾因大规模增养殖渔业和高强度的排污排废引志的富营养化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使生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明显下降,中肋骨条藻等少数种类则大量增殖,硅藻赤潮,尤其是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多,但发生甲藻赤潮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45.
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性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宋明华  董鸣 《生态学报》2002,22(11):1960-1967
综述了群落水平上克隆植物的重要性,克隆植物的生态习性,克隆植物的竞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试图在克隆植物竞争关系的背景下,结合其生境状况,探讨植物克隆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克隆植物的等级系统(基株—分株系统—分株)使其具有克隆性所赋予的多样的生活史、资源利用以及空间占据方式。列举了克隆植物的特性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这些例子表明,克隆性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与竞争关系。然而克隆性也能通过权衡活动性与局部持久性来缓解对物种共存的抑制。克隆植物具有在时空尺度上分株间相互调节的机制,直接体现在群落中小尺度(个体与个体间)与大尺度(种群与种群间)间的相互作用上。丰富了传统的竞争和生态位划分理论,为群落中物种共存提供了合理解释。因此克隆植物在群落中的出现拓宽了群落系统潜在机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546.
二道白河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与物种丰富度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河岸带是森林小流域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河水的影响和边缘效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河岸带植物群落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在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如落最小面积也不同。本文对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河岸带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和物种丰富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岸带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均小于远离河岸带的森林群落的最小面积,在河岸带,阔叶红松林群落的60,80和90%植物在时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约为80,180和320m^2;而远离河岸带的森林内部,相应的平均最小面积分别为260,380和480m^2左右。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普遍高于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547.
青海省海晏县克图地区是我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 (Procapraprzewalskii)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我们于 2 0 0 1年 6月、7月和 8月在该地区开展了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比较研究。围栏内无家畜放牧 ,主要草食野生动物为普氏原羚 ;围栏外为草食家畜放牧区。我们发现 ,自从 1999年建立草原围栏以后 ,围栏内外植物群落产生了明显差异 :(1)地上生物量。 6月份围栏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39,p <0 .0 5 ) ;7、8月份围栏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内 (df=39,p <0 .0 5 )。 (2 )植物高度。 6月份围栏外的植物高度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39,p <0 .0 5 ) ;7、8月份围栏外的植物高度与围栏内植物高度差异不显著 (df=39,p >0 .0 5 )。 (3)植物盖度。 6、7月份围栏外植物盖度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19,p <0 .0 5 ) ;8月份围栏内外的植物盖度差异不显著 (df =19,p >0 .0 5 )。(4)牧草的比例。围栏外明显低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 ;围栏外非牧草的比例明显高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 (5 )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季节围栏外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在草原生态系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 ,讨论了草食动物采食强度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影响和围栏与野生  相似文献   
548.
祁连山北坡中段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78,自引:8,他引:70  
利用DCCA排序和海拔高程排序相结合的方法 ,对祁连山北坡中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 ,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无变化。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对环境梯度变化敏感程度的次序是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 ;2 )植物群落各层次均匀度在环境梯度上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均匀度可能更多地受制于群落自身动态的影响 ,而独立于生境的资源水平 ;3)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在DCCA环境梯度上曲线的拟合效果优于按海拔高程排序效果 ,灌木群落则相反 ;4)低海拔、中低海拔和中海拔地带的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显著高于灌木层 (p <0 .0 1) ;高海拔地带草本层仅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灌木层 (p <0 .0 5 )。在整个海拔范围内 ,草本层和灌木层的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就资源的可利用性而言 ,研究区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在垂直环境梯度上的变化规律表达了物种多样性与资源生产力的单调关系内涵。  相似文献   
549.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综述.演替早期和演替后期各种植物所处环境常有很大差别.演替早期的生境具有开放性和光照充足等特点,各环境因子富于变化;演替后期的生境由于植被的缓冲作用,一般较为封闭和稳定,各环境因子在空间尺度上的异质性较强.演替早期和演替后期群落不仅物种组成不同,而且在演替不同阶段中出现的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别,这些物种的生理生态差异使得物种更替现象经常发生, 也使得演替能够顺利进行.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将会出现更多的次生演替和长时间停留于演替早期阶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550.
基于Barista软件从高分辨率影像提取建筑物3D信息,结合ArcGIS软件,应用转移贡献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高度及建筑面积比例分析了沈阳市铁西区改造过程中建筑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空地、居住、工业建筑与道路4种优势景观类型是景观变化的主体,空地、居住、商业建筑和道路面积增加,工业建筑面积减少.建筑密度降低,平均高度升高.建筑景观的区域差异明显,工业区建筑密度高于居住区,建筑平均高度低于居住区.离城市中心距离越远,建筑密度越小,建筑平均高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