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4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562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687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964篇
  2009年   1101篇
  2008年   1453篇
  2007年   1077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20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434篇
  1994年   421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333篇
  1991年   296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8篇
  195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不同季节银木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双柱保留指数法和双柱标准品叠加法分析了不同季节银木叶精油化学成分。从分离出来的207—250个色谱峰中,初步鉴定出59个成分,被鉴定成分的总量占精油总组成的94.45—98.92%,其主要成分随采油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2.
 通过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和植物中铅,锌含量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区植被为荒漠植被类型。矿带上的植物群落与非矿带上的相比较,群落中种属数目更少,覆盖度更低,植物生长更低矮。植物灰分中的锌含量(平均)为125.9—1144pp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含量最高,变化范围最大,为86.11—5871.88ppm。植物中的铅含量为31.32—1129.6ppm。黑柴(Sympegma regelii)含量较高,变化最大,平均为746ppm,极值为14.3—5561.70ppm。在矿带上含量最高,非矿带对照区含量最低。植物及其生长的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铅还是锌含量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膜果麻黄、黑柴、优若藜(Eurotia ceratoides)和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等植物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相关水平(α≤0.05)。 这在植物地球化学勘探上是非常有用的。例如中亚紫菀木和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中铅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准确地圈出了铅、锌矿的位置,衬度高,异常范围与矿化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3.
笼养褐马鸡的繁殖行为与雏鸟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4年、1985年、1990年对褐马鸡在人工饲养下的发情、交配、产卵、繁殖等进行了观察,6只褐马鸡平均产卵为22.5(15—28)枚。14枚褐马鸡卵孵化天数为26.17(26.13—27.00)天,1—7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9克,8—14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15—21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3克,22—26天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8克,褐马鸡卵从孵化到出雏平均水分散失为6.9克,平均每天水分散失为0.27克,褐马鸡卵在人工孵化期间,卵重的变化以前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4.
微量元素对虫草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跃雄 《动物学研究》1992,13(2):145-151
按月采样,分析测定虫草蝠蛾幼虫体微量元素的组成。应用Q模式系统聚类方法,分析了幼虫受环境影响引起的元素代谢变化。结果表明虫体所含元素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自身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5、10月份幼虫组的元素含量相近,前者正当幼虫结束休眠后恢复活动的时期,后者是幼虫处于准备进入越冬的前期,两组幼虫此时均处于取食高峰期。3、4月份组的亦较接近,幼虫正渐恢复活动但不取食。8月份幼虫蜕皮前后,消耗较大,需摄取大量食物。计算结果表明7、9月份的元素含量接近,这与上述现象有一定联系;应用对应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元素Fe、P对10、11月份幼虫组的贡献值显著;Na、Ca、Mg对8、9月份的贡献值显著;Cu、Zn、Co、Cd、Si对4、5月份的贡献值显著。  相似文献   
65.
小球藻两个品系在自养与异养条件下的生长,能荷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本文研究了鸡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二型——CPIc-Ⅱ对NC3 H10,TC3 H10,2BS,SHR,WKY和乳鼠心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发现CPIc-Ⅱ对所有研究过的细胞都有促生长作用,无一例外。促进作用表现为三方面:(1)促进细胞总蛋白量增加;(2)促进DNA合成:(3)促进细胞数增加。并且转化细胞均比相应的正常细胞对CPIc-Ⅱ更敏感,至此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CPIc-Ⅱ在细胞代谢调节方面是一个正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70.
培养基琼脂用量计算的商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植物组织培养中,大多数采用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以琼脂(又称洋菜)为支持物的。目前一些资料中一般报告用培养基琼脂的百分含量来表示培养基的硬度。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太科学,而应该用胨力强度(又称凝胶强度)来表示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