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5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415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1058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905篇
  2005年   843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761篇
  2002年   808篇
  2001年   783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98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2,12(4):295-301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减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uiv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动态近似倒“V”字型,损失率的季节变化呈S型,反了枯枝落叶的失重情况,枯枝落叶的化学组成成分是造成不同种植物间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C/N比与分解快慢有密切关系,分解初期,枯枝落叶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枯枝落叶损失95%所需时间,羊草群落约为8.8a,杂类草群落约为9.7a,碱茅群落约为7.1a,碱蓬群落约为4.7a。  相似文献   
72.
大仓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晓晨  王廷正 《兽类学报》1992,12(4):275-279
本文依公式K=100W/L~3计算了大仓鼠肥满度。统计结果表明,雌性肥满度大于雄性肥满度。肥满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不同作物类型样地中大仓鼠的肥满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季节肥满度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与繁殖和气候有关。肥满度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3.
金建华 《化石》1992,(1):4-5
古植物学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即在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由于造山运动,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原来生活于水中的绿藻中的丝状藻植物,开始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方面是进化到配子体占优势的苔蓟植物;另一方面是进化到无性世代的孢子体占优势的最原始的蕨类植物,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陆生植物群——裸蕨植物群。那么,植物的登陆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4.
本文绘图描述了大齿大尾骚的一新亚种,定名为长毛大尾溞Leydigia macrondonta longiseta subsp.nov.新亚种与其它亚种的主要不同是:后腹部每簇侧刚毛中的3—4根刚毛自前至后趋长,并且都比较长。  相似文献   
75.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76.
77.
78.
大斑啄木鸟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维桢  宋俞钧 《生态学杂志》1992,11(5):25-27,F004
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是左家地区的常见鸟类,对它的研究,国内有过一些报道。1990年4—5月,笔者对它的取食行为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生态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次,因为它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一、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历史Graunt于1662年进行了人类种群的生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