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川西米亚罗林区冷杉林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蓄积量则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小环境的变化、人为干扰有关;冷杉林的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为:海拔3500~4000m、土壤厚度50~79cm、坡度40°~49°的中、上位阴坡和半阴坡;海拔3800~3900m为冷杉林的最集中分布区域,该区域中影响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生态因子排序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相似文献   
72.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径级结构与竞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仁燕  王孝安  黄敏毅  涂云博  汪超 《生态学报》2007,27(11):4919-4924
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群落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太白山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混交林的径级结构和竞争关系,并对该区域森林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在混交林内,太白红杉幼苗数量较少,更新差,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而巴山冷杉(Abiesfargesii)幼苗数量较多,更新良好,种群径级结构为增长型。②太白红杉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强度,巴山冷杉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在混交区域,巴山冷杉处于群落的优势地位,而太白红杉处于劣势地位,应加强对太白红杉的保护,合理抚育管理太白红杉幼苗。  相似文献   
73.
冷杉属植物叶角质层内表面的观察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冷杉属全世界36种2变种的叶角质层内表面的结构特征,根据叶角 质层内表面胞间凸缘特征的显著差异,将冷杉属植物归为4类:(1)直且发达的单凸缘;(2)双凸缘; (3)不发达的单凸缘;(4)弯曲且发达的单凸缘。并发现这四种凸缘类型在冷杉属中的分布格局与该 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相关性。根据所观察的结果和前人的属下分类系统以及化石资料,认为北美西部是现代冷杉属植物的一个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74.
陶琼  缪宁  杨玉婷  李茂萍  薛盼盼  岳喜明 《生态学报》2023,43(10):4109-4120
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的天然更新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的关键。为揭示川西亚高山4种典型天然林林型(杜鹃-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红桦林)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其幼龄植株的生存过程,基于4块1 hm2样地的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不同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更新质量;通过对数回归建立了岷江冷杉幼龄植株高度与年龄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幼龄植株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分析其生存特征和存活瓶颈期。结果表明:4种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质量和幼龄植株存活状态依次为杜鹃-岷江冷杉林>红桦林>红桦-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各林型中岷江冷杉幼龄植株的死亡率与相邻龄级间的个体数量动态(Vn指数)随龄级增加的波动大。综合死亡率与Vn指数的龄级差异,杜鹃-岷江冷杉林和箭竹-岷江冷杉林中幼龄植株存活的年龄瓶颈期分别为第21—25年(树高0.66—1.04 m)和第11—15年(树高0.46—0.73 m);红桦-...  相似文献   
75.
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吉占和 《植物研究》1993,13(4):313-329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和现存国内的标本,记载了我国贵州梵净山49种,33属的兰科植物,其中12属15种为新纪录。该地区的兰科植物区系显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与日本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6.
中国西南亚高山云冷杉林中大熊猫主食竹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子 作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食竹之一,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云冷杉林的林下。然而,缺苞箭竹生物量及其分布的驱动因素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对王朗大样地(25.2 ha) 209个样方(投影面积为20 m × 20 m)中的乔木层和灌木层(包括竹子等木质草本)的系统调查,探讨非生物因素(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因素(乔木密度、乔木总胸高断面积(TBA)和灌木盖度等) 对缺苞箭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方缺苞箭竹地上生物量平均为1.17 ton/ha,在209 个 调查样方中差异很大(0–4.88 ton/ha,95%置信区间)。缺苞箭竹生物量随海拔、坡度和乔木平均胸径的增 加而显著增加,随乔木密度、灌木盖度和土壤pH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与乔木TBA、坡向、土壤有机质或总氮含量无显著线性关系。随机森林模型表明,地形和生物因素对缺苞箭竹生物量的影响比土壤理化性质更大。具体来说,地形主要通过改变乔木密度和土壤理化性质来影响缺苞箭竹的生物量。本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的保护和亚高山云冷杉林的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7.
朱文婷  刘海坤  何睿  于东悦  夏鹰  党海山 《生态学报》2022,42(22):8977-8984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的径级分布为倒"J"型,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2)成树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幼树在1891年之后的各个时期在小尺度(2 m)上呈聚集分布,1981-2012年在1-41 m尺度上陆续出现聚集分布;幼苗在1861-1920年在小尺度(1-2 m)上呈聚集分布,1951-1980年出现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最大(1-35 m、41 m和48 m)。(3)在不同时期中,不同年龄组树木之间几乎都呈正关联或无关联;成树和幼树随时间推移从无关联到在各个尺度上陆续出现正关联的变化;成树和幼苗随时间呈无关联、中大尺度(32-35 m、44 m和49 m)正关联和无关联的变化;幼苗和幼树呈现从无关联转变为小尺度(8 m)正关联和小、中尺度(1-30 m)正关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成树在小尺度上对幼龄树存在一定的抑制,但在较大尺度是促进的。1951-1980年样地中的幼苗数量大量增加,随后30年幼树的数量因幼苗长大也有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竞争。但总体来看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种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结实特性与种子繁殖力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元宝山冷杉是仅产于广西中部元宝山的珍稀濒危植物, 天然更新能力差。调查表明, 不同植株的球果产量、单果种子的数量均有差异, 球果长短、大小与种子数量、种子质量(饱满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风干种子千粒重为16.9581 g, 含水量为12.85%。元宝山冷杉种子的吸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0~1 小时, 为急剧的吸水阶段;第二阶段是1~10 小时, 吸水基本停滞;第三阶段是10~339 小时, 又是急剧的吸水阶段, 吸水量递增。用0.1%靛蓝溶液测定种子生活力, 按以往判别松科植物的标准判断, 其生活力极低。饱满种粒在培养箱中发芽率为18.9%, 场圃发芽率6.8%。以往判断方法是否不适用元宝山冷杉, 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种子发芽率低, 是冷杉自然更新不良、种群难以延续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花铃期遮荫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棉所41号和鲁棉研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花铃期不同程度遮荫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使最终纤维长度变短,且变短幅度随遮荫程度增加而加大,70%遮荫处理比40%遮荫处理平均变短1.01 mm;遮荫延缓纤维伸长期,CK纤维25 d达到最大长度,而遮荫后35 d达到最大长度;遮荫降低纤维断裂比强度,且降低幅度随遮荫程度增加而增大;40%和70%遮荫处理都使纤维麦克隆值和成熟度显著下降.两个供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在遮荫条件下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0.
冷杉蒸腾速率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亚高山地带20年生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的蒸腾速率,一年中由低至高,7月份达最大值(195.88mgH2/g.h),尔后下降,蒸腾速率的日进程为午休型,呈双峰曲线变化,蒸腾速率与气温,叶温和光强为正相关,与相对湿度为负相关,冷杉蒸腾速率随海拔增高而降低,高海拔处冷杉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波动也较小,海拔相同时,迹地上生长的冷杉蒸腾速率比林地内的高,前者为186.15mgH2O/g.h,后者则为123.97mgH2O/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