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濒危植物景宁玉兰的萌条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景宁玉兰萌条发育特点, 选择了灌丛(SH)、黄山松林(PTF)、落叶阔叶林(DBF)、杉木林(CLF)和林缘(FE)等5 种坡向一致的生境类型, 通过样地调查, 比较了5 种不同生境上景宁玉兰萌条大小、高度及枝系等性状。结果表明: (1)景宁玉兰在黄山松林下的分布密度最高, 但5 种生境上的景宁玉兰每丛的萌条数量没有差异, 每丛最大萌条高度与每丛萌条数没有关系。(2)在落叶阔叶林下的萌枝基径显著小于其他生境(P < 0.05), 黄山松林下一级枝粗度和长度显著小于其他生境(P < 0.05); 灌丛中的总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最高, 灌丛和林缘生境的逐步分枝率(SBR2:3)高于其他生境。(3)在所调查的景宁木兰居群中, 大于2 根以上萌条的植株达82.5%, 说明萌条更新在种群繁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 景宁玉兰萌生性特征主要受其内在生物学特性所控制, 而萌条形态则明显受到所处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研究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赤水河两种荷马条鳅属(Homatula)鱼类(红尾荷马条鳅和短体荷马条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了对在长江上游其他几个水系分布的同种鱼类进行比较,分析其生物地理学过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水系135尾红尾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4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6和0.00493;其中,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891和0.00208。3个水系52尾短体荷马条鳅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0.821和0.01105;赤水河种群的分别为0.646和0.00390。基于ML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物种各自构成单系,且得到较强支持。红尾荷马条鳅各种群地理格局分布明显,赤水河种群为并系类群位于分支基部。在短体荷马条鳅支系中,岷江与沱江两个水系的个体相互聚类在一起,而赤水河群体聚成一个分支。赤水河与其他水系不存在共享单倍型,表现了明显的隔离和差异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由于这些水系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推测这种格局的形成不是地质运动造成的水系隔离,而是历史时期水位的高低变化造成鱼类种群的扩散和隔离。错配分析支持赤水河两物种种群扩张的推断,但中性检验却并非全部支持,显示种群历史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93.
94.
犊牛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建立犊牛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模式,以便深入地研究奶牛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选用犊牛小肠网膜,采用原代消化细胞培养法培养出梭形细胞;同时以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培养出的梭形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经形态学动态变化的观察,生长曲线及油红O脂肪染色抽取法测定,证明是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的全过程。因此,在犊牛小肠网膜中存在着可分化成熟的、生成脂肪的前脂肪细胞。为进一步研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如奶牛酮病、脂肪肝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历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昆  张峰 《生态学报》2008,28(4):1601-1607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35个样方内所有基径≥1cm的乔木和灌木绘制分布图.按照最近邻体法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然后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应用Pielou的分离指数S和χ2检验研究山核桃群落所有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χ2检验结果表明:历山山核桃群落出现的25个物种共构成的300个种对中,存在显著分离的有294对,存在不显著分离的有6对.结合χ2值对S进行区间划分得出:正分离的112对占37.34%,负分离的28对,占9.33%;随机毗邻160对,占53.33%.负分离多出现在群落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如山核桃、连翘与金花忍冬、灰栒子,伴生种相对个体少,盖度低,与优势种具有相似的生境要求,较激烈的竞争使得它们相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资源,呈现负分离.较大的植株之间容易发生正分离,如茶条槭和杜梨,因为它们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从星座图上可清晰地看到种间分离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25×25最近邻体列联表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山核桃群落内25个物种是互相交错分布,全面不分离的.此外,种间分离的结果意味着该群落处于演替初期,与目前这一地区受人为和自然干扰严重,群落处于不稳定阶段的事实相符.  相似文献   
96.
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根据发芽率、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发芽速率可以看出,银胶菊不同部位的浸提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的影响力不同;而对茶条木种子萌发无明显的作用。为选择适宜植物,生物替代防治银胶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98.
镉对茶条槭和五角槭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50、100、200 mg·kg-1 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土壤镉胁迫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镉胁迫浓度增加,茶条槭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先升后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先降后升,且均在10 mg·kg-1 Cd2+时达到峰值或谷值;同时五角槭的Pn逐渐降低,Ci持续升高,Gs和Tr则先升后降且均在10 mg·kg-1 Cd2+时达到峰值.随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条槭和五角槭的Fv/Fm、Fv/F0和qN均呈先升后降趋势,ΦPSⅡ则均持续下降;qP在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而在五角槭则逐渐下降.所有指标(除Ci外)在随镉浓度的变化过程中,其上升幅度均为茶条槭大于五角槭,而下降幅度则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研究发现,重金属镉通过破坏或抑制光合作用过程来影响茶条槭和五角槭的生长,高浓度镉导致的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茶条槭对土壤镉的耐性大于五角槭,100和50 mg·kg-1 Cd2+可能分别是茶条槭和五角槭对土壤镉污染的耐受极限.  相似文献   
99.
报道了中国鲤蠢目纽带科绦虫1新纪录属和1新纪录种,即梭形纽带属Atractolytocestus Anthony,1958及该属矢梭形纽带绦虫A.sagittaus(Kulakovskaya et Akhmerov,1965).梭形纽带绦虫与该科中国已记录的纽带属和许氏属绦虫的区别分别在于其卵巢后有卵黄腺存在;卵黄腺在子宫和卵巢侧面连续大量分布,睾丸向后延伸到子宫两侧,头节球状或圆锥状.细颈许氏绦虫Khawia tenuicollis Li,1964的分类学地位在该报道中被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100.
摘要:【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PstChsII,分析其在小麦条锈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PstChsII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利用不同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基因在孢子、芽管以及不同侵染时间的表达水平。【结果】PstChsII基因(Genbank登录号GQ329851)编码区存在15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2727 bp,编码908个氨基酸。PstChsII蛋白C端含有7个跨膜螺旋区,N端含多个保守结构域和“QX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