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1(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 FUBP1)通过特异性结合远端上游元件(upstream element, FUSE)调控原癌基因c-Myc的转录。FUBP家族包括FUBP1、FUBP2、FUBP3及FUBP4,其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但功能各不相同。FUBP1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具有两亲性螺旋结构的N端、富含酪氨酸的C端以及1个DNA结合区域。生理状态下,FUB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除了调控c-Myc转录外,FUBP1还可结合RNA,参与调控mRNA稳定性、病毒复制及RNA的剪接。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壳聚糖/碳酸钙三维复合材料(CS/CaCO3)和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S/HA)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CS/CaCO3、CS/HA三组.左前肢去毛后,2%巴比妥钠(30mg/kg,iv)麻醉,距桡骨远端3cm处截骨1cm,形成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术后4w、8w、12w分别处死动物,X线摄片后,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植入块颜色变红,周围有较多量的新生骨样组织包裹,骨痂增多,向植入块内移行;术后8周,植入块周围有明显新骨生成,将材料分隔包围,新骨中央区可见材料呈蜂窝状残留.术后12周缺损区大部分编织骨被成熟的板层骨组织替代,并形成髓腔.结论:CS/CaCO3和CS/HA两种仿生复合材料能明显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诱导骨痂生成.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亚急性期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后,所有支架都植入成功,远端破口仍有明显造影剂返流的43例,随访跟踪术后3~24月主动脉真、假腔面积变化及血栓化情况,同时分析破口血流方向及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数对主动脉假腔血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2和≥2)、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真假腔面积变化及假腔形成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远端破口血流溢入假腔方向对TEVAR对术后主动脉重塑无影响,但术后血压控制不佳(≥140/90 mmHg),不利于术后主动脉重塑。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远端仍有破口且流速较快的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4.
以桑黄子实体为材料,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桑黄子实体多糖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和刺激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粉碎方式,超微粉碎可以显著提高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得率,分级醇沉所得各组分中β-葡聚糖含量明显提高。HPSEC-MALLS-RI联用分析桑黄多糖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超微粉碎所得各组分分子量较大,且分布范围较宽。两种方法处理所得的6个组分均具有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的活性,其中30%乙醇沉淀组分(CW30和FP30)活性最好,超微粉碎后50%和70%乙醇沉淀组分(CW50和CW70)活性低于普通粉碎后所得的相应组分(FP50和FP70)。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黏度组42例和低黏度组48例,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变化。结果:高黏度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少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低于低黏度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RS评分、ODI评分、椎体中间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升高,且高黏度组NR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低黏度组,椎体中间高度高于低黏度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较低黏度骨水泥更佳,术后总渗漏率更低,脊柱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更佳,同时疼痛也明显降低,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感染,症状复发,脊髓损伤,肺栓塞,恶心、呕吐等,观察组症状复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胫腓骨严重开放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术治疗患者,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A组12例,为胫腓骨近端骨折或波及膝关节,固定时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30例,为胫腓骨中段骨折,固定时不跨关节,C组18例,为胫腓骨远端骨折或波及踝关节,固定时需跨踝关节固定。分别对其进行单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活动度统计,对比观察各组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不良事件发生,A组下肢功能优良率为83.3%;B组为96.7%;C组为83.3%。下肢功能恢复情况B组与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膝66.7%,踝91.7%;B组为膝93.3%,踝96.7%;C组为膝94.4%,踝72.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与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组与A、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关节恢复情况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12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X片、CT、MRI证实存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推测骨质疏松的程度。其中96例新鲜骨折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术后第三天给予密固达5 mg(100 m L)静滴。对9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术前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月~36月,平均24月。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渗漏部位为椎体前缘或椎间隙。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的VAS、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49、0.50)。结论: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安全、有效、持久等优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张组和内固定组。减张组行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AOF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张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张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缓激肽在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坏死和心肌凋亡保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开胸法建立猪心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通过球囊堵塞左股动脉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使用缓激肽(BK)的B2受体拮抗剂烟酸已可碱(HOE-140)以及外源BK进行干预。分别观察各组对心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远端预处理后心肌坏死范围明显缩小,凋亡率明显降低:预处理前使用HOE-140可使对坏死范围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心肌I/R前使用外源BK注射,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但HOE-140及外源BK对以上凋亡指标无影响.结论:骨骼肌远端预适应可减少心肌坏死和心肌凋亡、BK可能参与对坏死面积的保护.但不参与对凋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