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重新描述了凹颚叶蜂属Aneugmenus Hartig, 1837的属征,指出了凹颚叶蜂属与柄臀叶蜂属Birka Malaise, 1944、微齿叶蜂属Atoposelandria Enslin, 1912 及狭眶叶蜂属Linorbita Wei & Nie, 1998之间的鉴别特征。简要讨论了与凹颚叶蜂属相关的一些种的分类地位以及凹颚叶蜂属种类的寄主植物资料。从凹颚叶蜂属移出2种,建立了2个新组合和1个新异名:短齿狭眶叶蜂Linorbita ungulica (Wei, 1997), n. comb. 和白足近颚叶蜂Paraneugmenus frontalis (Wei, 1997), n. comb., Aneugmenus mandibularis Wei, 1997, syn. nov., 是Paraneugmenus frontalis (Wei, 1997) 的新异名。提出了凹颚叶蜂属世界种类目录,编制了凹颚叶蜂属分种团以及除新热带界以外的世界种类分种检索表。描述了中国凹颚叶蜂属1新种:Aneugmenus nigrofemoratus sp. nov.。凹颚叶蜂属已知25种被划分为6个种团。  相似文献   
12.
一年里任何一天,都会有花在开放,只是不一定都与你相遇。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曾有美丽和奇迹产生,只是不可能都被你发现。只有像郁金香那样艳丽夺目才高贵吗?只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 对不育的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Dangui’ )和可育的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花芽分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花芽分化初始期、总苞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6个阶段。雄蕊的发育在丹桂和籽银桂之间基本没有区别, 都能形成完整的花粉囊和成熟的花粉粒。但是, 雌蕊的发育在可育的籽银桂与不育的丹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花芽分化的过程证明, 丹桂的不育是由于雌蕊发育不正常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和浙江的叶蜂科蔺叶蜂亚科两个新属新种:奇鞘叶蜂Songyuna thaumata gen.et sp.nov.和淡足猜唇叶蜂Yuccatia albipe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桂花幼苗的冠形、分枝率、叶片在树冠中的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幼苗构型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适应:其树冠对光照条件的变化有显著的可塑性响应。在林隙中的幼苗受光的间歇性影响,总体分枝率明显小于全光、林冠下的幼苗分枝率。全光的幼苗叶片集中于二级枝,叶片长度和叶片面积相对较小,对光照利用充分;而林隙中的幼苗叶片集中于一级枝,避免处于植冠内侧受到遮蔽,表现出较大的叶片长度和叶面积;林冠下的叶片较均匀分布在一、二级枝上,叶片总数量较少,枝条高生长较全光下明显。幼苗在总体分枝格局中表现出独自的特点,即强光环境下产生短枝和高分枝率,在适度庇荫条件下产生长枝及低分枝率,在强度庇荫条件下以较长枝和较高分枝率来同时满足高生长和横向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采自中国河南省太行山区和福建光泽的叶蜂科粘叶蜂属1新种:半环粘叶蜂Caliroa semicincta Wei,sp.nov.。该新种与欧洲种C.annulipes(Klug,1814)比较近似,但后足胫节基部3/5和基跗节基部4/7白色,触角第3节等长于端部4节之和,前翅2r脉等长于Rs脉第4段,锯腹片锯刃内外侧均具2枚明显的亚基齿,刃间膜等宽于锯刃,并明显鼓起,节缝刺毛带很宽,最宽处等宽于带间距等,与后者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模式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内氨基酸含量,并对影响幼虫抗寒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对越冬幼虫体内17种氨基酸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期,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幼虫虫体总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的为丙氨酸,比越冬初期增加了28.8%,其次是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4%和5.4%,其他氨基酸增加不明显;幼虫血淋巴内游离氨基酸中的丙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80.2%和19.6%。因此认为体内这些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低温抗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是新发现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枝膜叶蜂属Cladiucha种类,以幼虫取食危害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叶片,虫口密度大, 严重影响乳源木莲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为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和生物防治资源。【方法】以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黄氏枝膜叶蜂的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分布和生活史);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筛选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结果】林间和室内观察结果表明,黄氏枝膜叶蜂幼虫取食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在福建永安市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预蛹)在土室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成虫羽化,4月上旬为雌虫产卵高峰期,4月中旬幼虫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土室,入土深度30~150 mm。室内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以1×107孢子/mL悬浮液喷雾11 d后,不同菌株对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其中MaQZ-01, MaYTTR-04-05, Ma3和MaFZ-13 4个菌株感染的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00%。菌株MaFZ-08感染引起的黄氏枝膜叶蜂僵虫率最高,为60%;其次是MaYTTR-04-05,引起的僵虫率为50%。金龟子绿僵菌各菌株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相差不大,在6 d左右,其中MaYTTR-04-05菌株的LT50最短,为5.090 d。【结论】黄氏枝膜叶蜂在福建永安一年发生1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化为预蛹越夏越冬。本研究筛选出对黄氏枝膜叶蜂幼虫致病力强的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05菌株,在其防治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平背叶蜂亚科Allantinae 1新种:贺兰山曲叶蜂Emphytus helanshanicus Wei,Li & Xiao,sp.nov.,该种与亚美曲叶蜂E.nigrotibialis Rohwer,191 1最近似,但前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