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该文选取桂林岩溶石山檵木群落不同恢复阶段(灌木阶段、乔灌阶段和小乔林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凋落物层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经1 a分解后,凋落物剩余率分别为灌木阶段(59.58%)、乔灌阶段(61.79%)和小乔林阶段(62.02%)。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演替的进行而减小。3个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在12月份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在3月份最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在6月份最高。3个恢复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规律趋势一致,均在6月份酶活性最高,灌木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在3月份最低,乔灌阶段和小乔林阶段纤维素酶活性均在9月份最低。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凋落物层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均表现为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酶活性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同。灌木阶段凋落物层蔗糖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5),乔灌阶段脲酶活性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小乔林阶段各酶活性与分解速率相关不显著。蔗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灌木阶段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是影响乔灌和小乔林阶段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年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年龄与胸径的关系,绘制了阴香种群的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阴香种群的年龄与胸径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种群幼龄个体较多,中老龄个体较少,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和稳定型两类,存活曲线呈现出DeeveyⅢ型和DeeveyⅡ型。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影响阴香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阴香群落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和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93.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刚  梁士楚  张忠华  谢强 《生态学杂志》2007,26(8):1177-118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通过TWINSPAN分类,将青冈栎群落60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探讨了各群丛类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DCA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一致,DCA排序较好地体现了各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坡度的变化梯度;DCA排序图的对角线基本体现了坡向的变化梯度。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岩溶石山青冈栎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4.
桂林唇柱苣苔传粉生物学及生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林唇柱苣苔在不同生境下(YZ居群,半野生,林下裸露岩石上;DB居群,洞穴岩石上)的生殖生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桂林唇柱苣苔的花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中旬,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单花期在DB居群(16~24 d)明显长于YZ居群(10~17 d);(2)两个居群的P/O比差异显著,花粉量比胚珠量有更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其生境有关;(3)桂林唇柱苣苔属于兼性异交系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4)传粉和种子后熟阶段均存在限制,致使各种处理的结实率均处在较低的水平(<45%);(5)白颊尤垫蜂与小蜂类(DB居群)或蜜蜂(YZ居群)为桂林唇柱苣苔较为稳定的传粉者;(6)桂林唇柱苣苔植株个体越大,花期繁殖投入就越高,繁殖分配越低;(7)与DB居群相比,YZ居群可利用资源较为丰富、植株生物量较大,因此其花期投入繁殖也较高,而DB居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营养器官,从而提高了对资源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95.
桂林唇柱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桂林唇柱苣苔(Chirita guilinensis W.T.Wang)。 2材料类别幼嫩叶片。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6-BA0.2mg·L-1(单位下同)+IBA0.1+3%蔗糖;  相似文献   
96.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88,(2):129-131
大型落叶攀援藤本。幼枝淡绿色.仅在顶端枝段被锈色短绒毛;二年枝蓝绿色,完全无毛,略被霜粉;皮孔线形,长短不一;髓心在幼枝期为实心,后变片层状。叶纸质,卵形,长10—12cm,宽5.5—8.5cm,基部钝形至微心形,先端突尖形;边缘具硬质小齿;叶脉显著,在背叶突起,侧脉6—8对,其中2—3对靠近地出自叶的近基处,横脉相当显著,叶腹面光滑无毛,背面幼时被稀薄的很短的星状毛,毛随叶子生长逐渐脱落,在花谢后几已脱光;  相似文献   
97.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98.
桂林杨堤泥盆纪弗拉斯阶竹节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9.
桂林北郊灵川县岩山大村剖面和乌龟山剖面为中泥盆世吉维期沉积,其沉积构造、生物组成、微相序列反映出生物礁的特点,大量层孔虫为造礁的主要生物,其生长形式为:(1)厚板状;(2)半球状和穹窿状;(3)大型柱状和不规则状;(4)披覆状或薄板状。珊瑚有3层,或作为礁基,或参加造礁,前者为单体珊瑚,后者为复体珊瑚。刺毛虫主要为根茎状,常被层孔虫包统,也是造礁的主要生物。藻类生物很少。横向上可以分出礁核相,礁后相和礁前斜坡相。主要的微相类型有13种,纵向上可以识别出两个造礁旋回,从礁基-珊瑚、层孔虫礁-礁后外带-礁后内带,两个造礁旋回之上为礁坪所覆。根据礁的规模、礁体与上下沉积物的关系、礁生物组成的变化和古地理位置的讨论推测为一岸礁体系。  相似文献   
100.
广西桂林底栖相D/C界线层牙形刺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额头村剖面D/C界线层代表一种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以产底栖生物有孔虫、层孔虫、珊瑚、藻及少量腕足类和腹足类为特征。本文研究额头村剖面的微相并根据该剖面首次获得的牙形刺化石Polygnathuscommuniscommunis,Pseudopolygnathuscontroversus,Pseudopolygnathusden-tilineatus,Bispathodusaculeatusaculeatus,Bispathodusstabilis,Spathognathusstrigosus和有孔虫、珊瑚化石的产出关系及与南边村剖面D/C界线层的对比,认为桂林浅水相D/C界线应置于83层和84-1层之间,Cystophrentis带属泥盆纪,CP间隔带属石炭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