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盐碱地绒毛白蜡和苦楝种子抗盐萌发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盐碱地和正常地上采集的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做发芽实验,测定两类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两种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的发芽情况、幼苗保护性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绒毛白蜡比苦楝种子抗盐萌发能力强,比较适合在盐碱地上种植.正常地上采集的两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高于盐碱地上采集的相应种子,产自正常地的绒毛白蜡种子活力随盐胁迫的增强而逐渐增大,苦楝却相反.盐碱地上采集的两类种子形成的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地上采集的相应种子形成的幼苗,以绒毛白蜡幼苗为最高;丙二醛含量则是产自盐碱地的幼苗低于正常地幼苗,以绒毛白蜡为最低.  相似文献   
32.
对桂林唇柱苣苔的两个居群(YZ居群和DB居群)和百寿唇柱苣苔的开花动态、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唇柱苣苔的两个居群花期、单花持续期存在明显差异,DB居群的花期较YZ居群晚,但花期长于后者。YZ居群的花期、单花持续期与百寿唇柱苣苔的花期、单花持续期相近。三者开花过程相似。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达最大的时间、持续时间在桂林唇柱苣苔的两个居群以及百寿唇柱苣苔之间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3.
《广西植物》2008,28(4)
桂林锦绣园林开发有限公司具有城市园林绿化贰级资质,主要从事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苗木生产、销售及园林技术咨询等业务。公司技术力量、园林机械设备和经济实力雄厚,现有园林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46人,拥有洒水车、喷播机和园林机械数十台,苗木生产供应基地300亩。公司先后在广东、云南、贵州及区内承建高速公路、工厂厂区、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广场、游园及小品等景观绿化,土质、石质边坡生态治理、湖滨生态修复等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项目100多个。  相似文献   
34.
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模式上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在叶片光合及功能性状上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未有定论,且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并为理解性别对性二态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雌雄异株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植株进行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测定,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下雌雄植株光合能力及叶功能性状的性别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了雌雄植株各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 regression, SMA)分析不同性别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性别和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植物个体的光合能力和叶功能性状。总体而言,雄树在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更强的净光合速率(Pn)、更高的比叶面积(SLA)、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氮含量(LNC);而雌树在果实膨大期表现出更强Pn、SLA和Chl。雌雄性别内Pn与SLA、Chl和LNC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树的S...  相似文献   
35.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植物空间格局和关联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植物群落的形成、维持和演替过程。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Benth.)Muell.Arg.)是桂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先锋物种。调查了桂林喀斯特地区以克隆繁殖为主的红背山麻杆群落,采用点格局方法,以Ripley's K函数为基础运用g(r)和L(r)函数对红背山麻杆种群进行点格局以及不同径级之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红背山麻杆在小尺度(小于2 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尺度(大于2 m)上表现为随机分布;(2)3个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两两表现为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3径级之间的关联性由正关联转变为无关联或者负关联;(3)在大尺度范围红背山麻杆较大地径的母株对其他母株的克隆小分株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两个径级大小差异增大,它们的空间关联性会逐渐呈无关联或负关联,与径级Ⅰ与径级Ⅱ及径级Ⅱ与径级Ⅲ相比,径级Ⅰ与径级Ⅲ的空间关联性呈较强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36.
以桂北地区的4年生、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 9~11月分别对这3种林分的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进行了3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1)4年生桉树林及22年生马尾松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20年生桉树林,4年生桉树林与22年生马尾松林无显著差异;(2)3种林分自养呼吸速率 4年生桉树林显著大于20年生桉树林及22年生马尾松林:异养呼吸速率22年生马尾松林显著大于 4年生桉树林及20年生桉树林.4年生桉树林的自养呼吸贡献率明显大于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3种林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22年生马尾松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种桉树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4)对温度敏感性系数 Q10值的分析表明,3种林分中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的温度敏感性较大,4年生桉树林最小.  相似文献   
37.
大叶白蜡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植物名称大叶白蜡(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又名美国白蜡、亚生(维吾尔语)、花曲柳。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段。3培养条件芽诱导培养基:(1)1/2MS+6-BA0.5mg·L-1(单位下同)+NAA0.05;增殖培养基:(2)MS+6-BA0.2+KT0.8+IBA0.2;生根诱导培养基:(3)MS+IBA0.5。以上培养基均添加0.65%琼脂粉、30g·L-1蔗糖,pH5.8。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为30~40μmol·m-2·s-1,光照16h·d-1。4生长与分化情况4.1芽的诱导4月份剪取大叶白蜡生长幼嫩的枝条,剪去叶片,流水冲洗30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处理30s,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0…  相似文献   
38.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和产卵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窄吉丁是危害白蜡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因其幼虫期高度的隐蔽性生活而极难检测和防治.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是新发现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幼虫的优势天敌种,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研究调查了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及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越冬代成虫羽化的时序差异、不同时期林间的寄生率、寄主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及寄主幼虫大小与茧蜂产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时间比其寄主害虫白蜡窄吉丁的羽化要晚1个多月.2003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7月份;寄主白蜡窄吉丁的羽化期在5月中下旬.2004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5月下旬持续到7月下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寄主羽化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室内).越冬后天敌的羽化时间刚好适应最早寄主发育到可供寄生的龄期,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很可能是一种专性寄生蜂.林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是逐步上升的.自然条件下茧蜂决定是否产卵与寄主幼虫的大小即龄期有关,它仅在前胸宽和体宽1.5 mm、体长12 mm以上,即3~4龄的寄主幼虫体表产卵,但只要接受寄主并产卵,不同龄期寄主幼虫上的产卵量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9.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6-476
中医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定稿会于2006年7月21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北京、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吉林、山东、陕西、上海、天津、新疆、云南、浙江等14个省市高等院校的代表与会,安徽、福建、甘肃、河北、黑龙江、湖南、江西、辽宁、山西、四川等10个省高等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发来对教材的书面意见和建议。会议由《生物化学》主编-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继峰教授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李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国琴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李德淳教授共同主持,围绕“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一版)使用中的心得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应该继续保持的中医药特色及应该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40.
周俊妞  黄婧  马姜明  莫燕华  王海苗 《生态学报》2020,40(17):6126-6134
选取漓江流域岩溶石山50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叶片中碳(C)、氮(N)、磷(P)、钾(K)及钙(Ca)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叶片养分组成特征,探讨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岩溶石山生境的适应性差异,旨在为岩溶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差分析表明,50种常见植物叶片中Cmass、Nmass、Pmass、Kmass、Camass、C/N、C/P和N/P等8个养分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C、Ca含量较高,N、P含量较低,植物生长主要受P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C%与N%和C/N呈极显著相关,与K%和Ca%呈显著相关;N%与C/N、C/P、P%和K%极显著相关;P%与K%、C/N和N/P呈极显著相关,与C/P呈显著相关;K%和C/N呈极显著相关;C/N、N/P与C/P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基于叶片养分聚类分析表明,所研究的50种植物可划分为三类,即喜钙植物、高生产力植物和高抗旱植物。研究结果可为该石漠化地区植被的重建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