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温放  符龙飞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12,32(5):571-578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两种广西特有的桂林小花苣苔和阳朔小花苣苔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从7月底至8月初;单花花期内花粉具有较高的活性,最高可达92.6%和94.5%;柱头可授性最高时可达90%和95%;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110.28±17.45和229.65±18.00;柱头与花药之间存在着空间隔离,可防止自花授粉;在单花花冠裂片张开后第3天,花药开始散粉,但雌蕊在花朵刚开始开放时已伸长,待第3天时柱头已伸长到位于花冠筒口部,高于花药,便于接受异花花粉;该两种植物均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两种报春巨苔属植物均高度自交亲和,但很难发生自发的自花授粉,必须依靠外力,因此传粉媒介对于结实率有重要影响,自然条件下基本不发生自花授粉;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明显低于两种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小蜂和淡脉隧蜂是目前已知仅见的两种传粉者。  相似文献   
22.
采用管碟法研究了绒毛白蜡果实的水、50%乙醇和无水乙醇提取物对7种常见细菌菌株的抑制活性,并采用Sephadex G-15凝胶过滤层析、结合抑菌活性检测,对绒毛白蜡果实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绒毛白蜡果实的水提物具有广谱的抗细菌作用,其对7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50~100 mg*mL-1;化学成分系统预试表明,绒毛白蜡果实的活性成分可能为有机酸、酚类、糖、苷类和香豆素类等.  相似文献   
23.
24.
以桂林地区产出的大量Sinospongophyllum的个体发育资料为基础,结合我国描述的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以及国外已描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种作系统发育分析,用分校分析方法,判别这两个属的亲疏关系,认为Sinospongophyllum和Tabulophyllum并非同义属。同时,对桂林地区大量产出的Sinospongophyllumcrassiseptatumsp.nov.居群内变异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讨论了引起变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5.
桂林植物园植物1991年大雪下冻害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天山  刘演  李长衡   《广西植物》1993,13(1):90-92
<正>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廿七日,大地连续降了两天两夜大雪,厚达4—5毫米。雪经过一个星期才完全融化。这是近二十年来最冷的一年,桂林地区植物受到严重冻害,作者对桂林植物园的植物进行了普遍的观察调查,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我们对受冻植物的冻害程度分为0—Ⅵ级分别记录。 0级:枝条叶片无冻害,仅有个别叶片局部损伤; Ⅰ级:少数叶片受冻害约在25%以下;  相似文献   
26.
Since its recent introduction into Europe, the yellow-legged hornet, Vespa velutina, has become a major predator of the domestic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hunting behavior. We studied V. velutina hunting behavior by a capture- mark-recapture procedure in an experimental apiary. A total of 360 hornets were captured and tagged, and we determined: (i) the number of hornets visiting the apiary and the changes in time, (ii) the average number of individual visits per half-day and the time elapsed between consecutive recaptures, and (iii) the individual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hornets in the apiary. More than 50% of the marked hornets were recaptured at least once, this increased to 74% in considering the first marked individuals. We estimated 350 hornets visiting the patch daily with at least 1 visit per half-day. The number of marked hornets decreased over time while the number of unmarked ones increased, suggesting a turnover of individuals. The reduction of the delay between consecutive visits indicates that hornets became more efficient over time. Most of the hornets (88%) were recaptured in front of different hives but, overal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was aggregative. Hornets were mainly recaptured in front of 1 hive which was neither the smallest nor the biggest colony, suggesting that the major cue used by hornets is not the amount of food.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defensive behavior of the honeybee colony could explain our results which may be promising to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27.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在我国正由一种本土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明确其可能的适生范围、指导各地区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考虑气候、寄主树种分布、气候-寄主树种分布综合数据分别构建模型进行白蜡窄吉丁潜在适生区预测和分析,以期建立一种能够更加准确预测钻蛀类害虫潜在分布区的改进方法.除气候条件外,寄主树种的分布是影响白蜡窄吉丁分布的重要因素,应参与蛀干类昆虫适生区的预测.将非生物因素(气候)以及生物因素(寄主树种分布)作为单一变量时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叠加,更加符合白蜡窄吉丁分布现状和生存特性.白蜡窄吉丁在我国仍有继续向中部、南部等未发生区传播扩散的风险,限制敏感寄主树种的栽植是有效防范该虫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蚧虫血淋巴中血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特征,本文采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雌成虫血细胞的显微形态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识别出白蜡绵粉蚧血淋巴中的5种血细胞,即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类绛色血胞和囊血胞.在透射电镜下,原血胞的细胞核明显,表现出高的细胞质密度;浆血胞最典型的特征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囊泡;粒血胞的细胞质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许多玫瑰形的细颗粒;类绛色血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有许多结晶,并在细胞质空泡区内分布更多;囊血胞透明性强,具有围核空间,膨大成潴泡状.  相似文献   
29.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高度、胸径和冠幅结构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分异指数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胸围和冠幅结构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阴香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2-8m;胸径集中分布在2-6cm;冠幅多集中分布在1-4m,少数分布在5-7m之间;阴香种群个体的高度、胸围和冠幅多数为中等分异;阴香种群以幼树和小树个体占多数,自然更新能力较好,处于稳定的增长状态,这将有利于增加种群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温度对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王小艺  杨忠岐  马玲  郎瑾  曾繁喜  何国萍 《昆虫学报》2009,52(11):1223-1228
为了提高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Spathius agrili Yang的繁育效率, 本研究调查了不同温度(22, 24, 26, 28, 30和32℃)对该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22~32℃范围内,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卵、茧蛹及世代发育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而幼虫的发育速率在26℃时最快. 卵、幼虫、茧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34, 16.89, 14.16和13.84℃, 有效积温分别为24.59, 61.16, 166.27和276.80日·度。温度对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此提出适于人工繁育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温度范围为2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