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6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555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785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671篇
  2003年   776篇
  2002年   884篇
  2001年   664篇
  2000年   762篇
  1999年   605篇
  1998年   561篇
  1997年   677篇
  1996年   595篇
  1995年   681篇
  1994年   644篇
  1993年   632篇
  1992年   645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551篇
  1989年   509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164篇
  1984年   120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993.
浙江菱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浙江菱属Trap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讨论了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菱属植物花粉的立体形状、萌发孔的类型和位置,外壁纹饰各种间均无差异,但花粉的大小、脊状附属物的高低与形态在各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种类划分和探讨其亲缘关系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绞股蓝属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智 《植物分类学报》1991,29(4):370-371
  相似文献   
995.
何俊华 《昆虫学报》1991,34(4):475-477
巨蜂科 Megalyridae 是姬蜂总科 Ichneumonoidea 的一个小科,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及南非。寄生于树木的穿孔性昆虫幼虫,我国尚未见报道。眶脊巨蜂属 EttchellsiaCameron(1909)过去仅知2种,分别产于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该属的主要特征是:沿复眼上颊眶有一明显的脊(汉名即据此而拟),前缘脉和亚前缘分开;中胸盾片有一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朱缨花属在我国的自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晚古生代石化胚珠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8.
四川淫羊藿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99.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1000.
南京两种半夏群体水平变异式样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南京东郊灵谷寺山坡有一种半夏属Pinellia植物,它外观上与半夏P.ternata相似,但无珠芽;在形态上则更近似鹞落坪半夏P.yaoluopingensis,但缺少子块茎。本文以两个半夏群体和一个鹞落坪半夏(暂名)群体为对象,从生境的调查、形态性状的测量、花粉粒电镜扫描和显微观察以及染色体的计数人手,对两种半夏的变异式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鹞落坪半夏群体与半夏群体的区别在于:(1)营养器官绝无珠芽,佛焰苞檐部边缘决非紫红色,雄花序长度比半夏短,雌花序和附属器长度均比半夏长;(2)花粉粒比半夏小,虽都呈圆球形,但小刺状纹饰较稀疏;(3)染色体2n=26,与半夏群体2n=72不同;(4)半夏具有一定杂草特性,在不同程度人为干扰的环境中能很好地生长和开花。鹞落坪半夏则常见于落叶阔叶林下层未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