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7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470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21.
低成本法生产L-天冬氨酸 日本Mitsubishi Petrochemical公司将于秋天开始采用微生物Brevibacterium fla—vum发酵技术,制造L-天冬氨酸。以延胡索酸及氨为原科,经大量细菌发酵,产生酶促反应,制造氨基酸。  相似文献   
22.
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荣 《生态学进展》1989,6(4):252-256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阔叶红松林合理经营与土壤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研究证明,阔叶红松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因为它具有最优化的林分结构,这个结构特点,使它的复层异龄和针阔混交的群落结构影响下的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复杂,活动活跃,森林有机残体的分解与转化较快。系统内的氮、碳及无机养分的循环,能满足林木生长对养分不断增长的需要。系统内各个生态因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为了不断提  相似文献   
27.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是阳性乔木,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阴性灌木。这两种树种间作,形成针阔、乔灌两层树冠结构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可以改善茶树生态条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但间作存在胁地现象。一般认为这是上层树木的过度遮荫和根系间的竞争造成的。为了解这两种树种根系的分布状况和相互关系,并为间作茶园的合理配置和加强这种茶园的耕作管理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湿地松与茶树间作根系分布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沙地草场不同植物根系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51种植物根系的N、P、K、Si、Na、Fe和灰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8%、0.104%、0.686%、0.811%、0.049%、0.030%和6.416%。其中相同植物根系的N、P、K、Na和灰分的含量低于其地上部分的平均含量,而Si和Fe相反,根系的平均含量高于其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29.
用研制成功的强化菌曲和窖泥厌氧功能菌培制窖泥的两项微生物技术与浓香型曲酒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河南社旗酒厂的酿酒上,解决新窖产酒质量问题。结果表明,强化菌曲、甲烷菌与产己酸梭状芽孢杆菌共同发酵用于浓香型曲酒生产,可提高酒体中的主体香己酸乙酯含量,改善酒的风味。第一排酒优质品率平均达到50.48%,三排酒优质品率平均达到44.04%,酒体中四大酯含量协调,具有典型的浓香型曲酒风格。  相似文献   
30.
固定化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研究近一、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已由原来的单一固定化酶、固定化微生物细咆发展到动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微生物孢子[1]、细胞与酶[2]、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3]的混合固定化等,其应用研究巳涉及发酵、食品、化工、分析、医疗、生化、环境净化等各个领域[4],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