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9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党永  张廷璧 《真菌学报》1994,13(3):215-218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褶经有丝分裂阻断剂预处理、原 生质体铺片和Gie-msa染色并结合苏木精染色后,经过多次反复实验观察,证明糙皮侧耳的染色体条数为9(n=9);糙皮侧耳从菌褶分化完成到子实体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不断有少量新的双核担子产生,发生核配直到释放担孢子。其减数分裂同步性不高。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中空的担子。  相似文献   
102.
将HeLa细胞中期染色体(簇)、非液爪蟾卵提取物和ATP再生体系混合温育,能够促使细胞核自发重建。在此非细胞体系中重建的细胞核处于一般细胞核大小范围,具有典型的双层核膜、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核纤层、核骨架等结构;核重建具有一个明显的过程;发现环形片层通过与核膜融合方式参与核膜和核孔复合体组装。  相似文献   
103.
中期染色体外鞘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2例硬皮病患者的抗染色体抗血清中发现4例是抗中期染色体鞘的,用它们和小鼠腹水癌细胞核及全细胞裂解液SDS-PAGE的蛋白印迹相反应,结果显示它们和细胞核裂解液的11条抗原蛋白相结合,而且和全细胞裂解液中除以上的11条外的另8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4.
贻贝核型及染色体带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琼  童裳亮 《动物学报》1994,40(3):309-316
本文对贻贝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为:2n=28,12m+10sm+6st,NF=50,TCL=103.90μm,CL:2.735-4.774μm。第1、2、4、8、11、1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第3、5、7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m)。对贻贝染色体的G带,C带、银染色带进行了分析。银染结果表明,贻贝细胞中有四个银染核仁组织区,分布在第3、5对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105.
毛乌素沙地锦鸡儿种群形态变异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王洪新  胡志昂 《生态学报》1994,14(4):366-371
以柠条锦鸡儿人工种群为对照,研究了自然分布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各类生境(硬梁、覆沙硬梁、覆沙软梁、覆沙滩地和沙丘)的9个锦鸡儿种群的具分种意义的形态特征的变异,荚果长度在一个植株内是比较稳定的性状,但在各个种群内,种群间变异很大,覆盖了小叶锦鸡儿(C、microphylla),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和柠条锦鸡儿3个种的范围。同一生境不同种群以及不同生境种的比较,说明,决定荚果长度的主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进一步研究Elymus sibiricus L.、E.nutans Griseb.和E.burchan-buddae(Neuski)Tzelev [=Roegneria nutans(Keng)Keng]的外部形态差异及其系统学关系,本文对这三种植物的6个穗部形 态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并对这三个Elymus种进行了种间杂交及杂种F1的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 为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Elymus种的穗长及颖长等性状均变异很大,而内稃的长、宽则变异 不大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E. nutans×E.barchan-buddae及E.nutans×E.sibiricus的杂种F1均完 全不育,减数分裂不规则。E.nutans×E.burchan-buddae杂种F1的减数分裂构型为:7.70I+13.40 Ⅱ+0.06Ⅲ+O.08 Ⅳ,而E.sibiricus×E.nutans杂种F1的构型为11.98 Ⅰ+9.61Ⅱ+O.64Ⅲ+0.39 Ⅳ+0.01V。由本实验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内稃形态性状结合穗部 其它性状的差异能对这三个物种进行较准确的鉴定;2.E.nutans与E.burchan-buddae的亲缘关系较 近,而E.nutans与E.sibiricus的亲缘关系则较远;3. E,burchan-buddae×E.nutans的杂种Fl中存在着染色体配对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7.
108.
滇蜀豹子花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详细报道了滇蜀豹子花的核型,发现居群中存在两种细胞型,即A型和B型。A型参考核型为2n = 24=2m(2SAT)+2sm+8st(4SAT)+12t(2SAT),其第3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均无居间随体:B型参考核型为2n=24=2m(2SAT)+2sm+8st(2SAT)+12t(3SAT)+0—1b,其第3号一条同源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点处有一大而明显的居间随体,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则无,构成明显的3号染色体的结构杂合性。统计表明,居群中二者的比例近似为1A;2B。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核型,表明滇蜀豹子花核型尚未趋于稳定,还处于强烈分化之中,高频率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种内分化不可忽视的一种进化要素。  相似文献   
109.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这  相似文献   
110.
青Qian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附加2,4-D及Kt及1ppm的培养基上继代3年(每月继代1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并附加ABA1 ppm的分化基上,约3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0%以上,经继代3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24=16m(6sc)+8sm+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