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5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81.
培养液中缺磷或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磷浓度的下降,感染内生真菌的黑麦草显示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其根长和根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82.
盐胁迫对地木耳和葛仙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木耳为一种耐干旱的陆生念珠藻 ,葛仙米则是水生念珠藻 ,由于对各自生境的适应 ,二者在对盐胁迫的反应上可能会有差异。为了阐明这种差异 ,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下它们的光合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盐胁迫下地木耳和葛仙米的光合活性均降低 ;在 0 .8mol·L- 1 的盐浓度下胁迫 48和 96h后 ,地木耳仍可检测到微弱的光合活性 ,而在葛仙米中已检测不到。地木耳中脯氨酸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增幅为87%— 2 0 0 % ;质膜透性比对照略有增加 ,但不同盐度之间差别不大。葛仙米中脯氨酸含量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在NaCl小于 0 .4mol·L- 1 时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 ,增幅为 1 0 0 %— 1 0 0 0 % ,当高于 0 .4mol·L- 1 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质膜透性随盐度增加而增加 ,在盐浓度为 0 .6和 0 .8mol·L- 1 时 ,均达 90 %以上。结果表明 ,地木耳比葛仙米更能耐受盐度胁迫 ;可溶性糖在地木耳和葛仙米抵抗盐胁迫中有重要作用 ,而脯氨酸在葛仙米抗盐胁迫中可能不作为相容溶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83.
黄荣福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0):1700-1712
报道了点地梅属6种12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它们的染色体数目(2n)、核型公式(KF)、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CRL)、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和核型类型(KT)分别为:点地梅在南京的2个居群都是2n=2x=20,KF=18m 2sm,CRL=2L 6M2 10M1 2S,核型KT属于1A型,但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分别是55.04%和56.71%;北点地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和白音锡勒居群的2n=2x=20,KF分别为16m 2sm 2st 1b和16m 2sm 2st 4b,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分别是14M2 4M1 2S 1b和12M2 6M1 2S 4b,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分别是57.65%和58.86%,属2A型和2B型;高原点地梅在青海玛沁县昌马河居群和兴海县温泉居群都是2n=2x=20,KF=10m 8sm 2st。但相对长度组成分别为12M2 8M1和4L 6M2 6M1 4S,As.K%分别是60.35%和62.57%,属2A型和2B型;雅江点地梅在青海玛多县巴颜喀拉山居群和大通县达坂山居群分别为2n=4x=40和2n=6x=60,KF=36m 2sm 2st和KF=46m 10sm 4st 2b,CRL=2L 20M2 14M1 4S和CRL=6L 30M2 16M1 8S 2b,As.K%分别为55.62%和58.31%,核型均属于2B;巴颜喀拉山北坡的鳞叶点地梅2n=40、60、80。西藏点地梅青海湖居群中有2种细胞型:①2n=2x=24,KF=12m 6sm 6st 4b,CRL=6L 6M2 8M1 4S 4b,As.K%=65.74%,核型属2B;②2n=2x=22,KF=14m 4sm(2SAT) 4st,CRL=4L 6M2 8M1(2sAT) 4S,As.K%=63.40%,核型也属于2B。西宁西山湾居群也有2种细胞型:①2n=3x=36,KF=36m,CRL=4L 12M2 20M1,As.K%=54.82%,核型属1A;②2n=3x=33,KF=33m,CRL=3L 12M2 18M1,As.K%=52.11%,核型属1A。点地梅属的染色体原始基数可能是x=10,在种间或种内观察到有3种核型变化: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化、多倍化和核型不对称性变化。将2倍体居群的核型和不对称性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点地梅是较对称的核型。因此,在研究的种中应是比较原始的类群。北点地梅的核型不对称性和进化程度高于点地梅而低于高原点地梅和西藏点地梅。染色体多倍化的雅江点地梅、鳞叶点地梅和西藏点地梅等在核型上也许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984.
周彤燊  杨艳红 《菌物学报》2002,21(4):485-492
本文列出中国地星科真菌3属18种主要特征检索表,其中有中国新记录属毛地星属Trichaster Czern.;中国新记录种4个:黑头毛地星Trichaster melanocephalus Czern.,伯克利地星Geastrum berkeleyi Massee,摩根地星G. morganii Lloyd和矮小地星 G. nanum Pers.。除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外,还附有宏观特征图和担孢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985.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最为重要的一属。杜鹃属种类形态变化多端,具有矮小的垫状灌木到小灌木直至高大乔木等各类生活型;植株从无毛到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片常绿、半落叶、落叶均有之,小到几毫米,大到90多厘米;花单生、顶端腋生到排成伞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形状有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足碟状;花色有白色、淡红、粉红、深红色,淡黄、黄色、深黄、橙色、淡紫、紫红、蓝紫、深紫等等。杜鹃花观赏价值极高,为世界上著名的高山野生花卉之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龙池杜鹃园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北30公…  相似文献   
986.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受到不同强度采伐干扰后(分别为采伐50%和皆伐)林地表层(3~5cm)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结果表明,采伐干扰明显降低了林地表层平均水分含量,除2002年夏季,采伐50%样地与对照样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p>0.05),不同样地和不同季节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干扰改变了表层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两年春季和夏季4次取样结果表明,采伐干扰导致平均块金值和基台值降低,平均结构方差比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变程则不随采伐强度增大而改变,采伐后第1年春季土壤表层水分变程较小、夏季较大,在第2年,采伐50%的样地春季变程较大而夏季较小,皆伐样地则与2002年一致。观测的2年内,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50%),但是,采伐干扰有引起结构方差比降低的趋势。空间格局分析表明,采伐干扰引起土壤表层水分空间格局的改变。对于原来空间格局较强的系统,干扰有降低空间格局强度的作用。这种影响在春季和夏季有明显不同,干扰对春季土壤表层水分空间格局的影响明显大于夏季,干扰导致春季格局比夏季格局明显破碎化。  相似文献   
987.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鹅喉羚采食地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1—2003年5月和9月,通过野外亘接观祭米样的方法,我们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郡木垒地区鹅喉羚的采食地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南部,分布着以盐生假木贼和蒿为主的低矮小半灌木,其间散布有木本猪毛菜和驼绒藜为优势种的条块状高灌丛。鹅喉羚多在灌丛块中采食。Mann-WhitneyU检验表明,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都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植物种数和植被盖度。在研究区北部,分布着以沙生针茅和木地肤为主的植被,其问散布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丘上各种灌木发育较好,鹅喉羚多在沙丘上觅食。Mann-WhitneyU检验表明,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以及蛇麻黄、木地肤和驼绒藜的盖度都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蛇麻黄、木地肤、扁果木蓼盖度和植物种数。  相似文献   
988.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本实验室诱导保存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株利抗药株与敏感株的蛋白质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有5个蛋白质斑点,利用MALDI_TOF_TOF质谱技术对其中4个差异明显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4个明确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在NCBInr数据库中检索分析,确定了其中2个蛋白质分别为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TA4和热休克蛋白Hsp70 ,另外两种为真核细胞的功能蛋白。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球虫的抗药性产生机理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株利抗药株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9.
柯为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43-143
地球表层或地球内部的一切极端环境中生存微生物是一个潜在的资源宝库。曾报道在温泉、深海热液出口交接处有嗜热细菌的存在,源于这些细菌含有很强的嗜极酶、如耐热酶、蛋白质及其他细胞组分,有些嗜热酶进入实用化,商品化。有的嗜热细菌全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嗜极酶基因组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对嗜热菌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存和繁衍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这是深海火山口嗜热微生物研发的一个热点,也是地微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英国“自然”(2005.元月)报道,地中海深处含盐量极高的4个盐盆地区,有一群活着的微生物,该地区水的含盐量极高,比酱油成2倍,这些微生物照样维持它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990.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冠层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郭华  王孝安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1335-1339
用植物冠层半球影像系统分析测定了黄土高原腹地子下岭林区4个小同龄级油松林的,冠层特征和林下光立地系数,并应用α多样性指数对不同龄级人工油松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人工油松林叶面积指数(LAI)在林木生长20a以后达到稳定值;平均叶倾角(MLA)但40a内变化不大;冠型参数(ELADP)的数值作40a内呈U型波动;综合光立地系数(GSF)、直射光立地系数(DSF)、散射光直:地系数(ISF)等参数显示,该地区人工油松林在发育过程中,林下光照明显下降.40a林下光照条件各项指标仅约为10a林的1/3。群落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随年份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