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胜利油田滩涂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传统的实验方法,对胜利油田滩涂区土壤中石油降解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并利用PCR-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胜利油田滩涂区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由研究区土壤中筛选出13株石油降解菌,其中,6株石油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90%,能降解大部分C12~C26的石油烷烃,系统发育学鉴定为Alcanivorax、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均属于γ-proteobacteria分支;胜利油田滩涂区未培养优势菌有Sulfurovum、Gillisia和Arcobacter;该区优势菌群中γ-proteobacteria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α-proteobactiria、ε-proteobactiria、Actinobacteria 和Flavobacteria.  相似文献   
992.
扁桃在我国的适宜气候生态引种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潘晓云  王根轩  曹孜义 《生态学报》2000,20(6):1069-1075
对我国北方 2 6个样点及 2 0个国外扁桃分布区的 1 0项气候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 ,结果表明 :1温度与热量、降水及其季节性分配 (雨型 )是决定扁桃引种栽培的主要气候因素。适于扁桃生长的气候因子指标为 :无霜期 ( >2 0 0 d)、年平均气温 ( >1 2℃ )、温暖指数 ( 1 1 3~ 1 67)、≥ 1 0℃积温 ( 40 0 0~ 60 0 0℃ )、寒冷指数 ( <-2 5)、生长期降水量 ( <2 0 0 mm)、生产期干燥度指数 ( <2 .0 )、年日照时数 ( >2 50 0 h)。与扁桃的中心栽培区相比 ,生长季节热量不足、干热条件不匹配是我国北方各省引种扁桃所面临的普遍问题。2依据不同的水热条件 ,可将 4 6个样点划分为 6个气候类型。其中 ,适宜扁桃生长的气候类型有 2类 ,即地中海式气候区及中亚 -西亚暖温带干燥气候区 ,我国仅有新疆的喀什地区属此类气候类型。我国其它样点分属 2类引种扁桃较困难的气候类型。第 1类为热量不足地区 ,包括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的大连、天水、庆阳、平凉、太原 ;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兰州、银川、乌鲁木齐、武威、白银、张掖 ;和寒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的榆中、呼和浩特、西宁。第 2类为热量适宜但生长季节湿度过高地区 ,包括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的北京、天津、石家庄、青岛、济南、郑州、西安、徐州。  相似文献   
993.
气候对河南省棉花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千怀遂  石艳蕊  魏东岚 《生态学报》2000,20(6):1061-1068
河南省位于亚热带的气候过渡带,地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棉区,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用正交多项式的方法分离棉花产量;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气候驿棉花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影响河南省棉花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和关键期。其次,根据降水量、温度和日照时数对棉花产量影响的区域分布,分别把河南省分为3个降水量影响区、33个温度影响区、6个日照影响区;最后,采用滑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别分析了亚热带  相似文献   
994.
东江流域集水区城市化差异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文韬  彭少麟  周婷  李岩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680-2686
基于东江流域1991、1998、2006年TM影像,通过分别代表东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3个集水区各地物类型面积和景观指数分析了东江流域城市化程度与进程的差异及其对集水区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的城市化程度和进程依次增加;城市化对水体和植被的影响较大,城镇用地面积与水体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城镇用地面积总体上与森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但当城市化发展到相对较高水平时可能促进森林恢复;1991—2006年间,上游的a集水区、中游的b集水区的景观格局均呈复杂化趋势;1991—1998年间,下游的c集水区景观格局呈复杂化,而1998—2006年间,则趋于简单,表明随着城市化的进行,景观格局呈“简单-复杂-简单”的变化趋势.研究东江流域景观格局从上游到下游的规律性变化对于整个流域的协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应急输水工程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ASTER遥感影像及其基础背景数据,对应急输水工程前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沙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塔河下游地区中、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逐年增加,分别由1999年的 7 447.16、17 146.80 hm2增加至2004年的9 129.16、26 236.61 hm2,低、劣植被覆盖度面积分别减少了9 989.10和782.71 hm2;1999—2004年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由506 258.06 hm2减少至498 043.93 hm2,呈逐年缩小趋势.研究期间,部分沙漠化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逆转,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应急输水工程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通过8种甲藻构建不同物种丰富度梯度的集群进行室内一次性培养实验,探讨了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长模式,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集群内是否存在抽样效应. 运用超产分析、相对产量之和分析和子集分析方法,检验了集群内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并运用分离加性方程法定量分离了抽样与互补效应.结果表明: 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呈饱和型上升趋势;集群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在指数生长期,某些特定物种对集群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但在生长稳定期,集群生物量不受个别物种出现与否的影响;在生长稳定期,抽样效应总体上为负,而互补效应与净生物多样性效应则总体为正.  相似文献   
997.
利用CENTURY模型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在未来气候变化以及大气CO2浓度增高条件下的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ANPP的变化.进一步的情景模拟发现,虽然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和降水改变、以及大气CO2浓度升高都会影响ANPP,但降水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多个全球气候模型(GCM) 预测该地区未来降水量会减少,故可能导致其ANPP降低,但在以下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ANPP可能会升高:1)CO2浓度倍增,温度升高2 ℃,降水保持不变或增加10%~20%;2)CO2浓度保持不变,温度升高2 ℃,降水增加20%.气候变化将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古细菌介绍了极端微生物的几种类型及其生理特点,适应机制及其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999.
沉水植物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红  季民 《植物学通报》2006,23(1):98-107
川蔓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了解它的生态学特征对于河口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们在天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对于川蔓藻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川蔓藻对极端环境因子的适应;川蔓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川蔓藻的矿质营养代谢以及对栖息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川蔓藻种群衰退的原因;川蔓藻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川蔓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它在环境工程与近岸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该文介绍了红外加热技术的原理、增温效应及其优缺点, 重点从植物物候、光合生理、生长发育、群落结构和功能、土壤特性, 特别是植物群落地下过程方面, 系统综述了基于红外加热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暖研究拟重视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