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晓霞  王孝安   《广西植物》2006,26(4):418-423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类型优势层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腐殖质层和有机质是影响森林乔木层生长的主导土壤因子,其次是全氮和碱解氮,然后依次为速效钾、速效磷、全磷、pH值。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排序总体结果显示,辽东栎占优势的林型肥力最高,油松林、山杨占优势的混交林居中,辽东栎+白桦混交林较差,而白桦占优势的混交林最差。人工油松林对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而多数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以其中某一树种占优势的林型,但以辽东栎为优势种的林型比辽东栎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且辽东栎的重要值百分数越大,其土壤肥力越高。  相似文献   
62.
杨国栋  钱慧蓉  陈林  王贤荣 《生态学报》2018,38(9):3059-3068
为了解环境因子对短丝木犀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了四川省宝兴县东拉山短丝木犀植物群落地区的环境因子、TWINSPAN分类、物种和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东拉山短丝木犀24个植物群落里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东拉山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2)短丝木犀植物群落生长在土壤含水量较高、郁闭度较高,并处于西南和南坡向的沟边。短丝木犀群落的主要伴生物种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宝兴木姜子Litsea moupinensis、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宝兴过路黄Lysimachia baoxingensis、糙苏Phlomis umbrosa和铁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3)DC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影响东拉山短丝木犀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  相似文献   
63.
模糊数学排序是近年来引入植被分析的一个新方法,它可以结合环境因子,综合生态信息,受到生态学者的喜爱。最早的模糊数学排序用一个环境因子,后来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环境因子结合在一个排序图上。但当环境因子多于三个时,排序难以完成。这就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因为植被研究所得到的环境数据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矩阵。本文仅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综合环境因子信息,然后再进行模糊数学排序,这样环境因子的数目理论上讲没有限制,模糊数学排序的功能得以扩展。我们用该方法对英国北威尔士山地草甸166个样方49个种的植被数据和8个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较好地描述了草甸植被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生态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64.
65.
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异格局是异质生境条件下物种性状、种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拉萨河流域自然植被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结构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 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流域草地系统划分成12个群系类型,即圆叶合头菊+唐古拉翠雀花群系;紫花针茅群系;青藏臺草群系;雪层杜鹃+鲜卑花-西藏嵩草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小叶金露梅群系;硬叶柳+杯腺柳群系;水栒子+拱枝绣线菊-高山嵩草群系;绢毛蔷薇-冷蒿+白草群系;大果圆柏-垂穗披碱草群系;铺地柏-藏橐吾+高原荨麻群系;醉鱼草+砂生槐群系。12种群系类型包含了较多的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草甸、高寒灌丛草原、稀树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等。(2) CCA排序表明:影响拉萨河流域植物群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度、海拔和经度和纬度,其次是年均降雨量。(3) 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结合反映了群系分布格局变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拉萨河流域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的植被群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吴昊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2):319-329
生境异质性在不同生态层次上影响物种分布与扩散,进而可能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态势。该研究通过在中国21°N~31°N范围内设置23个10m×10m的样地,利用双向聚类(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水生型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群落的结构特征并划分其群丛类型,并采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空心莲子草种群特征、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经度、纬度、海拔、氨态氮、硝态氮、电导率、溶解氧)的关系,以期为生物入侵防治及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23个样地共记录植物48种,隶属于21科42属,空心莲子草优势地位显著,主要伴生种为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2)23个样地群落可划分为6组群丛类型,其中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水芹(Oenanthe javanica)是最主要的类型。(3)48种植物可划分为4类功能群,分别为先锋种型、优势伴生种型、次要伴生种型和逃避型,功能群的DCA分异性高于群丛类型。(4)群落物种分布状况主要由氨态氮和电导率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及空心莲子草种群特征则受到电导率、经度、海拔和溶解氧等多个环境变量的影响;水生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重要值取决于其无性分枝数和种群盖度。研究表明,水生空心莲子草入侵群落的结构相对简单,应加大对其入侵监测力度并维持较高的生境异质性,以延缓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进程。  相似文献   
67.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小陇山林区次生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小陇山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用以确定该区次生林演替,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结果表明: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一轴基本上突出反映了湿度变化,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湿度逐渐增大;第二轴主要表现了温度梯度,沿第二轴从下到上,温度逐渐降低;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林→山杨+白桦林→锐齿栎混交林及锐齿栎纯林,其自然恢复演替以锐齿栎林为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68.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土壤pH值、全碳、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并基于RDA排序和偏回归方法定量评价了海拔、凹凸度和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的pH值、全碳、全氮和全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8%、42.98%、36.55%和46.27%;土壤性质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为81.6~54.5 m,pH值、全碳和全氮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而全磷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pH值、全碳和全氮均呈零星斑块状空间分布,全磷则呈条带状分布;地形因子中,pH值和全磷受凹凸度的影响最大,为负相关,凹凸度能单独解释pH值和全磷空间变异的21.24%和14.62%;全碳和全氮受海拔影响最大,呈正相关,海拔能单独解释金碳和全氮空间变异的10.54%和10.60%.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壤性质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与本地区酸性降雨分配及局地土壤水分含量和气温受地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以云南大理苍山地区6个不同时期的火烧迹地为基础,采用群落聚类分析和排序的方法,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火烧迹地的生境类型、演替历史、季节和海拔梯度对蜘蛛群落类型及多样性的影响.共采集到蜘蛛标本21942号,291种,分属于34科.聚类分析表明,火烧地蜘蛛群落总体可以分为2大群落,即落叶层-树皮下群落和地上(包括草丛、灌木和乔木层)蜘蛛群落; 生境类型是影响蜘蛛群落类型的重要因素,而演替历史对群落分类的影响也值得重视.排序分析表明,生境类型是影响火烧地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与群落的聚类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回归分析表明,演替历史、季节和生境类型明显影响火烧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其中,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演替历史,其次是季节和生境类型.  相似文献   
70.
基于野外51个样方调查数据,运用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并结合DCA排序,研究了秦岭金水河岸弃耕地40种草本植物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90个种对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负相关9对,占所有种对数的1.15%,正相关81对,占所有种对数的10.38%;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55个种对呈显著正相关,2个种对呈显著负相关;Fisher精确检验表明28个种对呈显著正关联,5个种对呈显著负关联。根据DCA排序将40种草本植物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代表着不同的演替阶段,反映了随着环境条件变化植物群落组成发生的相应变化。对资源和环境要求类似的种对倾向于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负相关的种对多处于不同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