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61.
陈燕  陈燕 《生命世界》2007,(10):82-85
秋之印象"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刚来北京时,不时地体会着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描述的北京秋天的景象。然而,秋所包含的意义太过复杂,直至今日,它在我的脑海中也不能留下一个明确的印象。  相似文献   
62.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中设置互换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来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在米老排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受碳源的限制。而在杉木林中,加入米老排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3种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杉木林中,添加高质量的米老排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24%、53%、25%、28%,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杉木林中去除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44%、25%、52%,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增加了21%。但是,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对两个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影响。米老排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格局不同,土壤养分有效性可能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凋落物和根系在不同树种人工林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63.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酶及养分的影响,选择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相同的4种人工林(连香树[CJ]、油松[PT]、落叶松[LK]和华山松[PA])为研究对象,以落叶灌丛(QC)为对照,比较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显示:(1)造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人工造林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2)造林也明显影响了土壤养分,与对照林地相比,除CJ人工林土壤中磷(P)略高外,造林地土壤有机碳(TOC)、氮(N)、水可提取有机碳(WEOC)和氮(WE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均降低;(3)不同的人工林树种之间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CJ和LK人工林土壤C、N、P及相关酶活性明显不同于PT和PA人工林;(4)土壤酶与养分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除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反应较迟钝外,其它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综合分析表明,在川西地区选择高密度单一树种造林并没有改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该地区选择落叶或阔叶树种造林可使土壤肥力恢复。  相似文献   
64.
南亚热带红椎和格木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丕征  刘世荣  王晖  于浩龙 《生态学报》2016,36(14):4496-4508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s fatty acid,PLFA)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非固氮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固氮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旱季和雨季,红椎幼龄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放线菌PLFAs量及丛枝菌根真菌PLFAs量均大于格木幼龄林。红椎幼龄林土壤PLFA Shannon多样性指数(H_(PLFA))在旱季和雨季均大于格木幼龄林。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到林分类型和季节的双重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NO_3~--N)含量、土壤含水量、p H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与特征磷脂脂肪酸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固氮树种格木与非固氮树种红椎人工幼龄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5.
小叶银缕梅     
小叶银缕梅是中国华东地区特有的珍稀树种,现仅存于华东地区的天目山北段和安徽大别山。早在1935年,沈隽教授就在宜兴铜官山采集到该植物果枝标本。1960年,有学者依据这份标本的叶侧脉仅4—5对,且第一对侧脉无二次分支侧脉这一特征,将其定名为小叶金缕梅(Ha?..  相似文献   
66.
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初在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技术等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认为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四个方面。近十几年来,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这些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取得了一些令 人鼓舞的成果,并在林木遗传改良方面展示了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11种固氮和非固氮树种凋落物分解及可利用态N的释放.结果表明,固氮树木凋落物中N的生物分解系数、落叶分解过程中干重的损失率及有效态氮的释放分别比非固氮树种高出1.3、1.5和8.2倍.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影响,对相思树种人工幼林进行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配方试验,观测其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基肥不同配方对相思树种幼林胸径、材积的影响差异显著,对树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追肥不同配方对相思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树种间幼林生长差异显著。影响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因素主次排序为树种>基肥>追肥。正交设计9个处理间,相思树种幼林生长的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处理A1B2C3和A2B3C3相思幼林树高最高,处理A3B2C2相思幼林胸径和材积最大。结果为发展相思树种人工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
川西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树种造林对土壤涵水能力的影响,选择立地条件与营林方式相同的4种人工林(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为研究对象,以落叶阔叶灌丛为对照,比较造林恢复28 a后不同人工林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的变化,结合林地凋落物贮量及细根生物量等参数,试图揭示造成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涵水能力及潜力差异化的因素。结果显示:营造油松和华山松纯林不仅没能有效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反而加剧了土壤涵水功能的退化。相反,连香树和落叶松在代替次生落叶灌丛造林后,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孔隙度增加且小孔隙比例升高,持蓄水能力提高。凋落物及细根特性是不同林地土壤持水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在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造林恢复时,应尽量避免营造高密度针叶纯林,应结合种植有助于土壤结构改良的落叶或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70.
林丽群  汪正祥  雷耘  李亭亭  王俊  杨敬元 《生态学报》2017,37(19):6534-6543
针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基础研究中乔木树种大范围分布数据难以获取问题,尝试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分层次实现树种识别。首先采用冬季Landsat8/OLI数据根据物侯特性分层提取常绿、落叶林的地域范围;进而依据夏季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的实地乔木样本的光谱特征分层次完成常绿树种(巴山冷杉、华山松、青$、刺叶栎)和落叶树种(红桦、日本落叶松、米心水青冈、漆树、锐齿槲栎、椅杨)的识别;并通过实地植被样方及专家知识通过高程数据完成分类结果的修正;最后结合GIS对主要优势树种的地形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实验精度表明常绿林中巴山冷杉、华山松、刺叶栎、虫害华山松整体精度较高,落叶林中红桦、漆树等识别精度相对较高,部分树种如椅杨、锐齿槲栎识别精度较低;总体上常绿树种的精度要优于落叶树种。从植物地理学、遥感、GIS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将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与物种物候特性、专家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出了一种乔木树种识别的方法(1)提供了复杂山地环境的主要乔木优势种识别途径,且具有通用性;(2)完成了物种物候特性与遥感数据特性的整合利用,有效降低数据成本费用;(3)配合地面样方及专家知识修正结果,避免了过分依赖光谱特征引起的误判。这将为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