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231.
以12个烤烟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烤烟中部叶有机酸总量、苹果酸含量、柠檬酸含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烤后烟碱含量和感官质量,探讨烤烟生长过程中叶片主要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烤烟中部叶有机酸总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于叶龄50~60d时达到最高值;烤烟品种间中部叶有机酸总量在各叶龄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调制前后变化不大。(2)苹果酸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柠檬酸含量呈缓慢"增-减"的趋势;苹果酸含量与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之间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活性相关性不大。(3)当有机酸总量大于32%,同时烟碱含量介于1.5%~2.6%时,"酸碱比"较高的烟叶感官质量较好。研究认为,烤烟叶片苹果酸和柠檬酸的积累受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调控,"酸碱比"影响烤烟烟气的醇和度,可通过调控NAD-MDH和CS活性来调节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协调"酸碱比",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232.
甘油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233.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234.
从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分离并鉴定了5个有机酸化合物,分别为:月桂酸(1)、二十四烷酸(2)、丁二酸(3)、顺丁烯二酸(4)、三十烷酸(5)。化合物1-5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  相似文献   
235.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及其混合酸)对大豆磷积累和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促进了大豆植株磷的吸收积累,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有机酸对大豆磷的吸收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有差异;外加低分子量有机酸使无机磷总量、难溶态磷(Ca10-P、Al-P和O-P)含量均显著降低,而可溶态磷的Ca8-P含量显著增加,柠檬酸和草酸使Ca2-P含量显著增加,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促进了土壤难溶态磷向可溶态磷转化,作用大小顺序为柠檬酸>草酸>混合酸>苹果酸;同时,大豆根系分泌物也促进部分难溶态磷向可溶态磷转化,使无机磷总量、除Ca2-P外的其他无机磷组分均有所降低,按磷释放比例的大小来看,对大豆吸磷的贡献大小顺序为O-P>Fe-P>Ca10-P>Al-P>Ca8-P>Ca2-P.  相似文献   
236.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缺硫对万寿菊(Tagetes erecta)各器官镉积累的影响,以及巯基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在各器官镉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0.1 mg·L-1镉处理7 d,缺硫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根、茎和叶中的镉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7%、38%和61%;缺硫对植物体内半胱氨酸、γ-谷氨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和有机酸的合成没有显著影响,而且3种巯基化合物的含量都很低;缺硫植物根部合成的植物络合素的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植物体内镉积累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植物的各器官中,叶片中的有机酸含量最高,而在叶片中未检测到植物络合素,由此可推断,叶片中积累的镉主要与有机酸结合;缺硫影响了根部植物络合素的合成,进而降低了植物体内镉的积累,而缺硫没有影响植物体内有机酸的合成,有机酸可能仅是参与植物组织中与镉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237.
生物氧化产碱去除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s B-10对半纤维素水解物中的有机酸具有良好的降解活性,影响它脱酸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解物初始pH。将半纤维素水解物初始pH值调节至5.0以上而无需其他处理,Pichia galeiforms B-10便可发挥良好的脱酸发酵性能。Pichia galeiforms B-10代谢有机酸盐可产生碱性物质,使水解液pH升高。在pH值5.0的条件下,只要调节补酸(补加低pH值水解物)的速率与代谢耗酸速率相平衡,发酵体系即可始终处于有利于酵母快速代谢有机酸的高pH环境。这种生物氧化产碱连续脱酸发酵方式,可有效降低中和半纤维素水解物的外加用碱量,具有降低成本,减少新污染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238.
微生物生物技术(或称微生物技术)是一门以应用微生物学为主体的综合性技术群,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从纵向划分,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产品包括酒类、调味品、有机溶剂、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甾体激素、酶制剂、活性肽及蛋白、酵母及其它单细胞蛋白、淀粉糖等。应用范围包括食品、轻工、医药、农业、化工、矿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239.
240.
酸性环境中活性铝浓度升高可能抑制菌根真菌生长,为探讨酸性条件下菌根真菌对活性铝的响应机制,以拟青霉(Simplicillium sp.,Si)、细长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e,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p.,Tr)、瓶头霉(Phialocephala,Ph)和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Sc)5种菌根真菌为供试材料,采用PDA液体培养基单种纯培养以pH值为5.5设定3个Al3+浓度梯度,分别为对照(0 mmol·L^-1)、低铝(0.2 mmol·L^-1)和高铝(1.0 mmol·L^-1),研究酸性条件下不同活性铝浓度对菌根真菌的生物量、有机酸分泌以及N、P、K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拟青霉(Si)外,其他菌株均不同程度受活性铝浓度影响,Si生物量随活性铝浓度增加而增加,低铝时比对照增加了238%(P<0.05),而细长孢霉(Me)、木霉菌(Tr)、瓶头霉(Ph)和葡萄状穗霉(Sc)生物量均降低,其中,Ph和Sc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8.1%和72.5%(P<0.05)。(2)5种菌根真菌分泌有机酸存在显著性差异,Si、Me、Tr和Sc的H+分泌量在高铝浓度时均低于对照,对Si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仅Me分泌草酸,对照的分泌量是高铝时的1.12倍。(3)5种菌根真菌N、P、K含量随不同活性铝浓度胁迫存在显著性差异,Si和Sc的P、K含量随活性铝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Me和Ph的N含量随活性铝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Me的P、K含量分别在低铝和高铝时达到峰值,Tr和Ph的N、P、K含量在低铝时达到峰值而在高铝时受到抑制。(4)Si、Me和Tr受酸铝影响不显著,属耐酸铝型菌株,Ph和Sc属酸铝敏感型菌株。本工作可为天山雪岭云杉森林更新与幼苗存活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