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7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本研究以酸乳为基质,通过测试酸乳酸化速率曲线、脱水收缩敏感性、持水力、水分迁移、质构及流变特性等参数,研究了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与市场常规应用多糖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EPS333在酸乳凝胶过程中较其他几种多糖能明显减缓酸化趋势,后熟及储藏阶段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流动性,改善其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田间栽培条件下2年生转UGPase基因喜树与对照株的木材化学成分与生长速率。结果表明,转UGPase基因喜树综纤维素含量达到78.87%,比对照株相比提高了2.23%;纤维素含量为36.34%,与对照株相比没有明显提高;木质素含量为15.05%,较对照株降低了1.75%;两者的灰分含量均较低且无显著差异;冷、热水抽提物含量为7.62%与10.17%,分别提高了2.04%与2.13%;1% NaOH抽提物含量为27.13%,提高了1.27%。因此,就综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含量而言,转UGPase基因喜树为优质纸浆材,水抽提物和1% NaOH抽提物的含量略高,在纸浆生产中需加以重视。本文还对转UGPase基因喜树与对照株的株高、基径、生物量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5月25日到11月10日的生长季中,其株高平均增加121 cm,对照株平均仅67.8 cm,株高生长速率提高了78.47%;基径平均增加1 792 cm,对照株平均仅0.532 8 cm,提高了236.37%;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22.61%,即转入UGPase基因使喜树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因此,虽然转UGPase基因喜树的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提高,但其生长速率快,生物量增长显著,间接提高了纤维素与喜树碱的产量。因此,转基因喜树较普通喜树更符合纸浆材速生、纤维素含量高和产量高、木质素含量低的基本要求,可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 USA)对显脉金花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夏季,显脉金花茶叶片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中午11:00。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3.81 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459.9 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6.9 μmol·m-2·s-1。显脉金花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较低,表明其是一种阴生植物。(2)在控制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条件下,CO2浓度小于800 μmol·mol-1,Pn几乎呈直线上升,升高CO2浓度可使显脉金花茶的净高合速率增大,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其叶片CO2饱和点(CSP)大约在1 200 μmol·mol-1左右,CO2的补偿点(Г*)为70.1 μmol·mol-1,最大羧化速率Vcmax)为17.5 μmol·m-2·s-1,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为4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104.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 -ATPase、Mg2 -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的延伸而下降,并呈显著正相关;叶绿体Ca2 -ATPase和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相对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2 -ATPase热敏性高于Mg2 -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Ca2 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 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5.
分离并鉴定了采自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1株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优化了斜面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培养基质对S.lanosoniv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最适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8℃培养温度下,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 g/L,酵母粉2.5 g/L,KH_2PO_41.5 g/L,马铃薯200 g/L,琼脂粉20 g/L,p H自然,为生防菌剂及抗生素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N2O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和人类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深入探究对有机氮异养硝化作用及其产生N2O过程的影响机制,完善全球N2O通量估算模型,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全球135个样点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及其产生N2O速率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然后将主要影响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来模拟全球森林土壤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及其产生N2O速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土壤pH和土壤C/N是影响有机氮异养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土壤C/N、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以及土壤温度是影响有机氮异养硝化产生N2O速率的主要因素。全球森林土壤异养硝化速率平均为0.4241(0.0014~0.689)μg N·g-1·d-1,异养硝化产生N2O速率平均为0.2936(0.21~1.103)μg N2O·kg-1·d-1  相似文献   
107.
南亚热带地区人工纯林面积大, 但是结构简单, 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区域气候干旱化的背景下, 造林树种的生理生态策略及其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亟待研究。该研究选择南亚热带地区10种造林树种(包括6种乡土种和4种外来种), 测定这些树种的平均生长速率、水力学性状以及经济学性状, 分析性状与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比较水力安全边际和气孔安全边际的种间差异。结果发现: (1)造林树种的生长速率与木质部导水率显著正相关, 但与木材密度、比叶面积以及水力安全性指标无显著相关性。(2)造林树种的水分传导效率性和安全性之间没有权衡关系, 外来树种Acacia crassicarpaEucalyptus grandis × urophylla同时具有较高的木质部导水率和较强的抗栓塞能力。(3)造林树种的水力安全边际和气孔安全边际的种间差异显著,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和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在干季发生水力失败的风险较高。建议南亚热带人工林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中应包括树木水力学性状, 进而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采伐是调整林分结构的重要手段。不同林层的树木对采伐强度有着不同的响应方式。但以往考察采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时多采用定性或简单定量的方法(如按树高等距)划分森林的垂直层次, 这就忽略了同一林层内不同树种间和不同发育阶段树木生长的差异。该研究在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内建立轻度(胸高断面积采伐强度17.3%)、中度(34.7%)、重度(51.9%)采伐以及对照(不采伐)样地, 跟踪调查采伐后自然恢复2、4、7年保留木的生长动态。根据不同树种每一个体所处的林层位置和生长发育阶段, 将保留木划分为3个组别: 林冠层树种的成熟个体(I)、林冠层树种的未成熟个体(II)以及林下层树种的全部个体(III), 比较不同恢复时期各组别树木的生长对于采伐强度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 第II组树木的平均胸径相对生长速率(0.033 cm·cm-1·a-1)显著高于第I (0.016 cm·cm-1·a-1)和III组(0.018 cm·cm-1·a-1)。总体来看, 采伐促进了大多数林冠层优势树种(第I、II组)的生长, 尤其是第II组树木的相对生长速率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第I组树木的相对生长速率只在重度采伐样地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然而林冠层少见种的生长速率并未受到采伐活动的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第I和II组树木生长对于采伐的响应都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 伐后短期内(2年)采伐样地与对照样地的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差异, 而采伐对树木生长的促进效果在伐后2-4年才开始出现, 并在随后的监测期内持续存在。各组别树木的相对生长速率均随初始胸径的增大而降低, 且这种负相关关系的斜率随采伐强度增加逐渐增大, 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加, 较小的树木个体从减弱的竞争中获益更多, 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生长释放现象。  相似文献   
109.
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功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也是草地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指标。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多采用收割法进行, 但这种破坏性取样方法会对研究区域带来巨大干扰, 尤其是面积较小的长期定位监测或者控制实验研究样地, 从而使得地上生物量监测的频次受到很大限制。因此, 通过获取某些原位易测变量, 建立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内蒙古典型草地刈割控制实验平台, 通过数码照片获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植被覆盖度, 并对样方内的叶面积指数、植被高度、物种多样性等参数进行了测定, 最后利用一元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地上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 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平均高度、植被最大高度和物种丰富度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构建适宜于本地的逐步回归模型, 可以实现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准确预测。在该研究区域中, 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 = 0.91, 均方根误差(RMSE) = 35.60 g·m-2。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且非破坏性测定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方法, 可作为传统收割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致病机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等多种优点,在微生物的靶标分析、检测鉴定以及致病机制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利用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相关位点进行分析鉴定,不仅能为鳗弧菌的检测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对于探索鳗弧菌相关位点在其病害防治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鳗弧菌为靶目标,采用每轮测序的SELEX筛选方法,从高频序列中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采用单链DNA浓度法测定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研究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的亲和特异性;采用Origin软件、选择反比例函数(Hyperbola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常数(Kd)和最大亲和力(Am);采用磁分离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核酸适配体H5的结合蛋白,通过质谱对该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Prabi、Phyre2、Psortb 3.0等在线网站分析该结合蛋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