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愚人节"杯动物逗乐大赛正在火热进行,欢迎大家用咧嘴微笑、哈哈大笑、打滚狂笑三种方式为众选手的精彩表演打分。喏,就像这只小熊猫一样,它已经乐得直不起腰啦!猩猩猕猴抢香蕉选送单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农列尤择国家公园这日,一只半大的红毛猩猩正和妈妈一起享用美味的香蕉。突然,一只长尾巴猕猴凑上前来,毫不客气地朝香蕉伸出了手。"嘿,这个家伙很嚣张啊!竟然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红毛猩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护住自己的食物,并向猕猴亮出了自己的拳头。  相似文献   
82.
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s)保护成效是指自然保护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 及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成效。近年来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分别从不同空间尺度、评估对象、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 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了全球、区域、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不同尺度, 针对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等代表性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主要保护对象进行了评估, 发展了“matching”技术等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 探索了系统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并应用一些指标进行了保护成效的案例研究。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主体,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也相继开展了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网络尺度和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与管理评估相结合, 研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面临的新问题和潜在影响, 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2013年,中国政府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作为对自然保护价值高的国土空间实行的一项开发保护管理制度,这是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国家公园体制不是简单地引入国际模式建立若干国家公园,而是需要结合中国新一轮重大改革在体制设计、整合和融入现有自然保护体系等方面寻求变革。1国家公园定位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最早提出的"国家公园"概念主要是基于视觉景观的保护,保护"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  相似文献   
84.
<正>1国家公园的发展自1872年3月1日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至今,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万个保护地,占陆地面积的13%,同时签订了10多个多边公约,制定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然而,全球自然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2012年《地球生命力报告》的统计,过去40年,地球生命力下降了28%,处于"很不健康"的状态,31%的物种受到威胁(WWF,2012)。可以说,我们打了很多胜仗,却在丢掉整个战争。如何面对这一形势,  相似文献   
85.
《生命世界》2008,(2):110-110
位于乞力马扎罗火山岩底的肯尼亚安波塞利国家公园以聚居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是大批的象群闻名于世。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当地的非洲象群能通过气味和外衣颜色辨别威胁它们安全的  相似文献   
86.
高寒山区煤矿覆土回填和种植草本植物能够快速改善环境,强烈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地表节肢动物对煤矿修复的响应还会因海拔及放牧扰动强度的变化而异。选择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中部西营河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区和毗邻草地(对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煤矿修复区及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解析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类群对煤矿修复的响应模式,确定影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煤矿修复缩小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差异,但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并存在地域差异。西营河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而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导致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略有降低,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与活动密度相反。主要地表节肢动物科对煤矿矿区修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区域差异,西营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平腹蛛科、微蛛亚科和隐翅虫科的活动密度,但显著降低了硬体盲蛛科和象甲科的活动密度;东大河保护站煤矿修复显著提高了步甲科活动密度,但降低了蚁科和狼蛛科的活动密度。p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全氮含量解释了西营河...  相似文献   
87.
李興来  肖景义 《生态科学》2022,41(2):124-130
国家公园游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实现公园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以青海祁连风光游憩区为案例地开展国家公园游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构建,并采用CVM、TCM、文献研究等方法,依据问卷调查等数据开展研究.主要的结论有:(1)构建了由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大类、七个基本类型构成的三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  相似文献   
88.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 截至2016年底, 我国已建立了约10种类型且数量庞大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 由于我国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尚无统一的分类体系, 已有的自然保护地之间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分类体系混乱、主导功能模糊、地理空间重叠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而且不便于开展国际交流。因此迫切需要明确自然保护地的定义, 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且有利于国际交流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本文在介绍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内涵,以及我国10类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分类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 比较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内涵以及主要分类依据,并提出了3种能够涵盖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体系构想,它们分别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保护对象自然属性和管理目标社会属性。希望这些构想能在未来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的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跨界保护区与和平公园的基本含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献溥  郭柯 《广西植物》2004,24(3):220-223
跨界保护区是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 ,而和平公园是跨界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行政管理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深入合作的迫切要求 ,这类保护区正在蓬勃的兴起。该文主要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期待引起国内从事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同事和有关方面对它的关注。  相似文献   
90.
王兆峰  许静 《生态学报》2022,42(17):6948-6958
研判土地利用演变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是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重要依据。为厘清土地利用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效应,基于2000—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模型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继而运用价值变率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空间差异特征,最后引入交叉敏感性系数揭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1)20年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利用演变表现为荒漠、草地、水体三地类间的互相转换,变化速率最大的时间段在2015—2020年,集中发生于长江源园区西北部和北部;(2)从时间序列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趋好”态势,其中,2015—2020年的变化量高达82.42亿元,草地和水体对园区生态环境贡献较大,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一定的关联;(3)从空间演变来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园区(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高值到低值依次为: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4)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