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何思源  苏杨  闵庆文 《生态学报》2019,39(4):1318-1329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沿阵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旨在对我国多样化的保护地体系进行重组管理,实现高效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本的保护和全民公益。研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两类法定保护地的边界和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个体的边界和内部分区上应以实现保护目标为原则,借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根据管理目标细化功能分区,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注重景观价值,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土地权属及土地开发利用可能和方式,进而考虑气候变化和区域长期发展目标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动态,形成完整的边界和分区理论体系,从而满足全民公益,实现社区经济发展。在区划理论上,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是考虑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实现保护目标的管理需求和满足社区生计发展的利用需求,在土地权属和其他限制条件上实现不同组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规划,利用保护地役权来分离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制特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资源利用管理。  相似文献   
22.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改革目标需要法治保障。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的不同生态系统和多个管理部门、多方利益主体, 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 需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立法研究。目前, 国家正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并已将《国家公园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更需要我们从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建设的高度, 正确处理《国家公园法》与未来可能制定的《自然保护地法》的关系, 在《国家公园法》制定过程中为今后出台《自然保护地法》预留空间, 并建立相应的衔接机制, 统筹谋划并协同推进国家公园法与自然保护地立法。  相似文献   
23.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参考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野生动物肇事下农户生计损失的评估框架,基于449户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生计损失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农户生计损失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维度,其后依次为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损失最小;(2)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养殖牲畜规模、生计多样化、应对策略多样化、是否获得政府扶贫救助以及与国家公园的距离对于各维度生计资本损失都有一定影响;(3)农户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与生计类型、搬迁、减少外出等方式进行适应,倾向于采取夜晚结队轮流敲打、使用喇叭、制作“汗衣”等传统方式进行防范。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维护农户生计安全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缓解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共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4.
王伟  周越  田瑜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2022,30(10):22459-451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总体来看, 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围绕关键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等保护对象的状态以及变化两个层面进行, 并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地数量与面积、保护了多少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能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然而, 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方面, 还缺少针对上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综述。为此,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成效等近20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以及与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系主要围绕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开展研究, 致力于探究自然保护地“保护多少” “代表性如何” “在哪儿保护”等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同时, 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身演替等发生时空动态变化, 基于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 各国学者在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并逐渐发展出了自然保护地内外配对分析方法以提升保护成效评估的精度, 进而识别出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出了展望, 主要包括: (1)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状态和变化; (2)开展多目标协同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优化布局; (3)强化自然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的识别、调查与监测; (4)提升自然保护地的质量和连通性; (5)探究自然保护地管理措施与保护成效的关联机制。本文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优化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5.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中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 其所处的武夷山脉在动物地理区划上是东洋区南亚亚区华南小区、东洋区东亚亚区华东小区的分界线。为查明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的鱼类区系和多样性现状, 本研究在梳理历史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调查区域内的崇阳溪、麻阳溪、九曲溪、北溪和铅山河5条河流进行了实地调查, 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两个层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鱼类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数据, 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土著鱼类为113种, 隶属于5目17科61属, 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 共82种, 占物种总数的72.6%, 其次为鲈形目, 共16种, 占总数的14.2%。受威胁鱼类3种, 包括2种国家II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 即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和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第一优势种为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 与其周边地区以点纹银鮈(Squalidus wolterstorffi)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周边区域。通过比较调查区域内5条河流的鱼类多样性, 麻阳溪鱼类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河流, 铅山河的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河流。位于国家公园内的九曲溪鱼类多样性比周边地区的崇阳溪要低。鱼类功能多样性结果显示,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功能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周边地区, 功能离散度和功能均匀度均高于周边地区; 在河流方面, 北溪的功能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河流, 崇阳溪的功能均匀度较高, 九曲溪的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其他河流。综合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 武夷山国家公园鱼类多样性低主要是自然生境异质性低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形成, 而周边地区的河流受到捕捞、水利设施、水质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干扰改变了鱼类的群落结构, 使得鱼类多样性降低。因此应该加强对该区域的鱼类多样性保护工作, 未来还应进一步开展针对公园内鱼类多样性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6.
提起婆罗洲,不得不说英国的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华莱士是19世纪进化论思想的发现者和拥护者之一,他是当代著名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他提出的自然选择导致物种进化的理论,促成达尔文出版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而华莱士生平所采集的样本及对森林的研究,有一部分来自婆罗洲雨林。  相似文献   
27.
这里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有似怀俄明州的峡谷,有似科罗拉多的原始森林,有似黄石国家公园的钙华彩池,这么多美丽的风景集中于一地,世界罕见。——斯塔尼·欧伯特  相似文献   
28.
《植物杂志》2010,(8):79-79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是日前300头非洲岬水牛为救幼崽与狮子大战,上演了一幕不畏勇猛天敌,护犊情深的壮观"大戏"。正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附近的蒂姆巴瓦蒂私营自然保护区里的国王营地游猎的肯特劳森和妻子捕捉了到这些令人吃惊的场面。  相似文献   
29.
Aims Our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Nokrek Biosphere Reserve (NBR) in the Garo hills districts of Meghalaya, Northeast India. Our aim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plant diversity,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Methods We selected a representative 1.2 hm2 stand in both the core and buffer zones of NBR.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by randomly sampling square quadrats,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assessed by determining ag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densities of seedling, sapling and adult trees.Important findings More woody specie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core zone than the buffer zone (87 vs. 81 species), and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tropical, temperate, and Sino-Himalayan, Burma-Malaysian and Malayan elements, primitive families and primitive genera. The tre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ree distinct strata,canopy, subcanopy and sapling. Subcanopy and sapling layers had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 (81% -88% ). Lauraceae and Euphorbiaceae were the dominant familie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families were represented by single species. Most woody species (57 % - 79 % ) were contagiously distributed and had low frequency ( < 20% ). Although stand density was high in the buffer zone, its basal area was low compared to the stand in the core zone. Low similarity and high β-diversity indicate marked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stand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was high in both the stands, while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was low. The diameter-class distribution for dominant species revealed that the most had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individuals in their populations. Preponderance of tree seedlings, followed by a steep decline in population density of saplings and adult tree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ling to sapling stage was the most critical in the life cycle of the tree populations. Most species (42 % - 48 % ) had no regeneration,25 % - 35 % had good/fair regeneration, and the rest had poor regeneration or reoccurred as immigrants.  相似文献   
30.
基于景观格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析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演变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及为科学管理祁连山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便于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4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的景观结构的组成及其转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