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Wang YF  Yu J 《生理学报》2004,56(2):119-129
呼吸道感受器在机体对肺部物理和化学环境变化作出反应时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引起的反射具有调节或保护作用,或产生病理效应。基于电生理研究,可将呼吸道感受器分为四类,但它们的组织结构不详。由于对感受器形态的认识不足,阻碍了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近来,我们采用共聚焦显微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钠钾ATP酶作为标记),首次高清晰度地展示了呼吸感受器结构。本文采用这种新方法在家兔中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各级气道通均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器结构。大气道中的结构往往比小气道中的复杂,虽然它们的大小、所在部位与走向不尽相同,但都有多个终端末梢。有些感受器埋置在气道平滑肌中,其结构便于感受对气道的机械性刺激:有些覆盖在气道上皮的表面,其形态适合于感受通过气道的刺激性物质;另一些则位于气道粘膜下,在上皮与平滑肌之间。有些传入神经轴突可支配多个感受器结构。据此,传入单纤维中记录到的电活动是来自一个感觉单位。后者可以由多个感受器组成。除了感受器之外,我们还观察到气道内神经节,它们与感受神经的轴突密切相关。本文证实气道内存在不同形态结构的感受器,并探讨了其生理分类。  相似文献   
32.
Genomic research has made a large number of sequences of novel genes or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available. To investigate functions of these genes, a system for conditional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would be a useful tool. Inducible transgene expression that use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gfp) as a reporter ge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ransgenic cell lines of cotton (COT; Gossypium hirsutum L.), Fraser fir [FRA; Abies fraseri (Pursh) Poir], Nordmann fir (NOR; Abies nordmanniana Lk.), and rice (RIC; Oryza sativa L. cv. Radon). Transgenic cell lin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function of the chemical inducer dexamethasone. Inducible transgen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with fluorescence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was confirmed by northern blot analyses. Dexamethasone at 5 mg/L induced gfp expression to the nearly highest level 48 h after treatment in COT, FRA, NOR, and RIC. Dexamethasone at 10 mg/L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ransgenic cells in FRA and NOR, but not COT and RIC.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inducer for optimum inducible gene expression system varied among transgenic cell lines. The inducible gene expression system described here was very effective and could be valuable in evaluating the function of novel gene.  相似文献   
33.
Gui LR  Zhou Y  Zhang BL  Li WB 《生理学报》2003,55(1):42-46
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 ,同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瞬时运动 ,研究了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多肽 (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olypeptide 2 7,PACAP2 7)通过调节细胞内钙对抗淀粉样蛋白Aβ2 5 35引起Neuro 2a细胞神经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 ,PACA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0 1μmol/L)可提高Neuro 2a细胞增殖能力并对抗Aβ引起的神经毒性 ,此作用可以被PACAP受体竞争性拮抗剂PACAP6 2 7所抑制。 2 5 μmol/LAβ使细胞内钙离子缓慢上升 ,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台期。 0 1μmol/L的PACAP使细胞内钙离子迅速升高后下降 ,10min后回到接近基线水平 ,伴有较长时间的不应期。用PACAP预处理细胞 10min后Aβ引起细胞内钙的慢上升不再出现。推测 ,PACAP受体激活引起瞬时内向钙离子运动 ,而后伴随一个较长时间的不应期 ,可能是一个消除凋亡或阻止凋亡启动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4.
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OryzasativaL.)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微管变化的研究表明,微管在小孢子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多样性。在花粉母细胞内,微管形成许多粗束和分支,围绕着核分布形成一个网络。花粉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分体。在每一个二分体细胞内,有许多微管束,从核周辐射至细胞质各部位;在细胞质存在一个疏松的微管束网络。二分体经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在每一个四分体细胞内,微管束呈辐射状,从核膜辐射入细胞质内。四分体形成后不久,四分体的四个细胞便分开,每一个细胞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孢子。在早期的小孢子细胞内,微管束呈疏松网状分布。其中有些微管束朝向胞质一个小突起聚集。当小孢子进入中期发育阶段,在胞质的小突起部位微管束密度增大。小突起最终形成为萌发孔。当小孢子发育至成熟期,细胞内的微管束变得纤细,而网络则变得紧密。之后的发育阶段(即花粉发育不同阶段)因荧光标记难以进入细胞,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35.
新型数字化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普通荧光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性能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克服它的弱点,借助于像增强器和CCD,将倒置生物显微镜改造为数字化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并增加动态图像获取功能。改进后的荧光显微镜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极高,可探测微弱的荧光图像;(2)运用图像融合技术,实现荧光准确定位;(3)适合于观察切片和活细胞;(4)可研究细胞荧光图像的动力学特征;(5)能够给出图像上各点的坐标和对应的发光强度,具有定量显示特点;(6)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利用该荧光显微镜,以吖啶橙为荧光标记物观察正常细胞和凋亡细胞的不同状态,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6.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核糖体失活蛋白 (RIP)与超螺旋DNA相互作用 ,发现这类毒蛋白 (克木毒蛋白和蓖麻毒蛋白A链 ) ,既能与超螺旋形式的DNA结合 ,又能结合在超螺旋DNA分子中未解旋的双链环区 .在与超螺旋DNA结合后 ,引起超螺旋DNA构象变化以利解旋并与双链DNA结合 ,进而将松弛的DNA双链切成缺口或线性形式 .这说明RIP是一种超螺旋DNA结合蛋白 ,并表现出依赖超螺旋的DNA内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37.
豚鼠耳蜗分离外毛细胞经fluo-3和fura-red染色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监测其胞内游离钙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以fluo-3/fura-red荧光比值大小指示游离钙浓度的高低。外毛细胞胞内游离钙呈不均匀分布,荧光比值分别为细胞质1.71±0.85,质膜1.61±0.75,表皮板1.47±0.65及胞核1.39±0.66,显示细胞质游离钙浓度最高而胞核游离钙浓度最低。静息状态下连续扫描时荧光比值变化小于0.1,而在受到机械刺激后荧光比值增加幅度达0.3—1.2。实验结果表明,fluo-3和fura-red双发射比例法能更准确反映听毛细胞胞内钙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第二信使钙可能参与了听毛细胞的机械-电换能过程,研究了换能过程中听毛细胞钙信号的时空模式。  相似文献   
38.
临床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也是实验诊断学中重要组成之一。本课程相当大一部分是显微镜下形态及有形成分相关内容。显微镜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传达给学生,并且实现显微镜下图像共享。临床检验的教学中合理使用显微镜多媒体互动,能节约时间资源、降低教师劳动强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9.
《生物学通报》2014,(4):F0002-F0002
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先进的数码、网络技术.提供清晰的多画面实时显示和丰富的交互手段。通过此系统教师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同时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并可对每一台数码显微镜的实时图像进行单独调整,及时掌握学生实验的最新动态,并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40.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倒置显微镜在细胞层次上观察了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与同种异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共培养的过程,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共培养前后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貌和生物物理性质。结果发现:共培养后贴壁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表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聚合物。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发现共培养72h后培养上清中人外周单个核细胞、贴壁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粘滞力分别是单纯培养72h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2倍、5倍,而细胞的硬度分别是单纯培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5倍、2倍。CCK-8检测提示,共培养过程中,干细胞的生长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出现了竞争作用。通过AFM探测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可视化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