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昼夜温差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严格控制光照和空气相对湿度的人工气候室内,模拟不同昼夜温差(25℃/10℃,昼/夜和25℃/25℃,昼夜),对两个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青海高原338和上海沪麦5号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有15℃昼夜温差处理条件下生长的小麦,其叶面积较大,叶片寿命较长,呼吸作用较低。不同的昼夜温差条件下小麦的光合作用响应曲线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夜温为10℃下生长小麦,其光合作用的最  相似文献   
992.
P物质尾核微量注射抑制小鼠胃肌电活动和胃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荆浩  林坤伟 《生理学报》1994,46(1):17-22
本文观察了小鼠尾核微量注射P物质或乙酰胆碱对胃肌电和胃运动的m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两者作用的关系。用双极康铜导线引导胃窦部肌电;用水囊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胃窦部运动。上述信息经生物电放大器和载波放大器放大后,由四道记录仪描记曲线,同时输入微机进行采集、贮存和处理。计算出注药前后每分钟胃肌电快波、慢波和胃运动波的频率和总幅度的变化百分数。结果如下:尾核注射SP或ACh胃电快波和胃运动呈明显的抑制效应。用  相似文献   
993.
乙酰胆碱对小鼠胰岛B细胞电活动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锋  苏清芬 《生理学报》1994,46(2):105-111
用细胞内电位记录和细胞外微电泳技术,研究乙酰胆碱对小鼠胰岛B细胞电活动的作用,微电泳ACh使B细胞胞膜去极化5-10mV和锋电位电位发放数增加11-17/30s。这种效应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并被阿托品完全阻断,而哌仓西平可阻抑ACh效应的70%。ACh的膜去极化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外Ca^2+,而可被河豚毒阻断;ACh增加锋电位数的效应依赖于细胞外Ca^2+,但不被异捕定阻断。结果表明:ACh增强B细胞  相似文献   
994.
995.
赤狐的活动节律与产仔洞穴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周文扬 Bigg.  DE 《兽类学报》1995,15(4):267-272
本文对赤狐的产仔洞穴、活动节律和巢区大小进行了研究,赤狐产仔洞穴全部为喜马拉雅旱獭的居住洞,一般洞口数较多(平均4.8个),分布于高寒灌丛,距干扰因素较远,常位于坡中部。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隐蔽性和安全性,赤狐的产仔洞穴相对稳定,平均利用时间为3.3年,利用时间与长短与环境条件的稳定性有关,赤狐通常在夜间活动,主要是觅食,而白天有时成体携幼体在洞穴附近进行短时间的非觅食活动,活动的高峰期为180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特异性抗原(卵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特异性抗原激发后,致敏心肌动作电位发生了下列改变:2min左右APD_(50)、APD_(90)明显延长;5min后,APD_(50)、APD_(90)、3期时程明显缩短;20min以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早期后除极(发生率55%)和触发活动,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发生率40%),早期后除极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在2min左右多见。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可能和超敏反应时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在作者以前所提出的一种简化现实性神经网络模型-动态神经元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发放神经脉冲引起的兴奋性变化以及每个神经元和其它神经元之间都只有有限联结的性质。使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强的生物学真实性。计算机仿真表明由这样的网络产生的类脑电活动对初值极端敏感,具有明显的混沌动力学性质,利用这一点作者们成功地对电脑文档进行了加密和解密,参数和初值的微小改变都使解密失败,从而可望由此得出高度可靠的保  相似文献   
998.
本实验观察了乌拉坦浅麻醉下的大鼠海马不同部位在脑缺血/再灌流所致的选择性CA1区损害前后θ节律的变化,以及海马部位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表明在缺血前和对照组,单侧海马慢性植入电极记录到的同侧海马浅θ和深1-θ波位相一致,且与深2-θ波位相相反。2-θ暂时消失时,浅θ和深1-θ仍可正常存在;浅θ和深1-θ消失时,深2-θ亦可存在。双侧海马电活动记录组,观察到的浅θ和对侧的深2-θ波无恒定位相关系。前脑  相似文献   
999.
谢健  刘景时 《生命世界》2006,(12):16-17
由人类活动增强引起的气候变化已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1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摄氏度。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已经明显缩小、极端事件(例如高温天气、强降水、热带气旋强风等)时有发生,一些地区越来越干旱。  相似文献   
1000.
关止 《生命世界》2006,(12):36-37
全球气候正在逐步变暖,人类活动加快,气候变暖的速度,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那么在自然界或社会活动中,哪些因素是在促进气候变暖,而哪些因素又是在抑制气候变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