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混播下柳枝稷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对水氮条件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按照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与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株数比设置5个混播比例(0∶8、2∶6、4∶4、6∶2、8∶0),在两种氮肥处理(不施氮和0.1g N·kg-1)下,测定分析柳枝稷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土壤水分短期自然干旱并复水[土壤含水量从80%FC(田间持水量为20%)逐渐降至20%FC后再复水至80%FC]的响应,以期揭示不同水氮及混播比例下柳枝稷与白羊草竞争关系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显示:(1)随干旱胁迫加剧,柳枝稷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复水后第2天各指标均可恢复到对照水平;(2)两氮肥处理下,单播柳枝稷的ETR显著高于混播,施氮处理下单播的qP显著高于混播,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反(P0.05),且柳枝稷比例越小各指标降幅越大,表明混播后柳枝稷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降,显示出其对混播竞争的适应;(3)施氮显著提高了柳枝稷的ΦPSⅡ(13.64%~23.53%)和qP(6.12%~11.11%),降低了NPQ值(9.76%~12.82%)(P0.05),表明施氮可提高其光能利用能力,增强其与白羊草的竞争力。研究认为,不同水氮条件下,柳枝稷表现出较强的混播竞争适应性,施氮会提高其对白羊草的生态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2.
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是元阳梯田水源区的优势树种之一,其作为一种速生树种被发展为当地居民重要的薪炭林和经济林,树种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受到水分制约,其吸收水分和水分利用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该研究于2014年5-11月间进行,研究时段内累计降雨1262 mm,地下水δD 值在-71‰~-53‰范围,δ18 O 在-10.6‰~-7.0‰范围,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很小,基本上保持常年稳定。土壤水是可供树种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源,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元阳梯田水源区旱冬瓜树种茎干水δD 和其林地不同深度土壤水δD 的同位素组成情况,结合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定性分析判断旱冬瓜对土壤水的利用,结果表明旱冬瓜旱季利用的土壤水主要分布在40 cm 土层附近,而雨季利用的土壤水范围较广,分布在0~60 cm 的土层。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 IsoSource 软件定量分析旱冬瓜对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结果表明:旱冬瓜水分来源分布较广,各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均有贡献,雨季旱冬瓜主要利用0~60 cm 深土壤水,其中雨后旱冬瓜绝大部分水分来源于0~10 cm 的土壤水分,利用比例为66%~73%;其它时间主要利用40~60 cm 的土壤水,贡献率高达73%;旱季旱冬瓜的绝大部分水分来源于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为18%~68%,同时,40~60 cm 的土壤水也是其重要的水源。从不同时间尺度考察旱冬瓜对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需求,更加准确地认识元阳梯田水源区不同森林类型优势树种的水分来源,为梯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维护以及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王懋钦  黄孝龙 《兽类学报》1989,9(3):173-175
作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研究喜马拉雅旱獭的核型。染色体数目,2n=38。常染色体中有24个中着丝粒和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2个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44.
许美昌  庄学泉 《昆虫知识》1990,27(5):275-277
通过1986~1988年的调查,旱直播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是:苗期稻蓟马、稻象甲为害突出,后期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褐稻虱的发生相对较轻。为了保护旱直播水稻的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应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掌握苗情和虫情,适期使用有效农药,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5.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黄梅属地衣从形态与化学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之后的初步订正。研究结果表明,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国 Parmelia conspersa Ach. 实际上为Xanthoparmeliatinctina(Mah.et Gillet)Hale及X.mexicana (Gyeln.)Hale的误用名称;长白山的Parmeliasubramigera Gyeln. 则为X. mexicana的误用名;Parmelia stenophylla(Ach.)Heug.及Parmeliasubconspersa Nyl为X. taractica(Krempb.)Hale的误用名;Parmelia vagans (Nyl.)Nyl.为X.camtschadalis(Ach.)Hale的误用名。此外,文中还报道了新组合一种,新变种一个,中国新记录一种。  相似文献   
46.
李永慧  李钧敏  闫明 《生态学杂志》2012,31(6):1367-1372
分别以受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和未受喜旱莲子草入侵的当地植物群落土壤为生长基质,比较不同基质上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和同属的土著植物莲子草(A.sessilis)的生长指标,探讨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喜旱莲子草及莲子草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抑制了莲子草的生长,显著降低了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总生物;改变了形态特征,显著降低了分枝数量、茎长度、根长、根体积;减少了对根的生物量分配,显著抑制了根质量比与根冠比。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土壤对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量、分枝数量、茎长度、根长、根体积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显著增加了其叶片数量和叶质量比。这种效应将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形成单优群落,表明土壤在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盐旱交叉胁迫对银沙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盆栽银沙槐(Ammodendron argenteum(Pall.)Kuntze)幼苗为材料,研究盐旱交叉胁迫对幼苗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着交叉胁迫程度的加剧,银沙槐幼苗的根重比、根冠比、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a/b(Chl a/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上升,在各种重度胁迫处理下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叶重比、根系活力、根系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认为银沙槐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银沙槐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48.
NaCl与干旱胁迫对银沙槐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沙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NaCl与干旱胁迫对其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银沙槐幼苗对NaCl与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随着单一干旱、盐分及其交叉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幼苗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上随NaCl与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各胁迫水平下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在各种重度胁迫处理下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重度干旱与不同盐分交叉胁迫下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银沙槐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在其抗旱耐盐性上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  相似文献   
49.
2017和2018年每年6至10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繁殖期16只黑顶麻雀(Passer ammodendri)(9♀,7♂)和繁殖期后1个月内雌雄各1只的活动区进行了监测。使用95%固定核空间法(FK)计算活动区面积,60%固定核空间法求得的活动区面积作为核心区面积。结果显示,在繁殖期雌雄黑顶麻雀个体间的平均活动区面积分别为(23.88±4.50)hm2(n=9)和(32.36±7.24)hm2(n=7),核心区面积分别为(3.92±0.70)hm2和(5.55±1.55)hm2,繁殖期雌雄个体间的活动区和核心区面积均无显著差异。繁殖结束后一个月内雌雄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23.86hm2和272.40 hm2,核心区面积分别为23.68 hm2和64.88 hm2。雌、雄性个体繁殖期的活动区面积和核心区面积均显著小于繁殖期后。个性表现为羞怯的个体活动区面积显著小于个性表现为勇敢...  相似文献   
50.
不同放牧率对旱黄梅衣生物量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羊草草原群落中旱黄梅衣生物量和化学元素组成与放牧率关系的研究表明,轻度放牧(1.33只羊·hm-2)时,旱黄梅衣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极重牧(6.67只羊·hm-2)时生物量最低.旱黄梅衣体内C、N、Ca含量较高,>1%;P、Mg、K、Fe含量介于0.1%~1%;Na、Mg、Cu、Zn、B均<0.1%.旱黄梅衣中Ca含量明显高于维管植物,是喜Ca植物.放牧处理下,旱黄梅衣含C量下降,N含量提高,C/N比在中度、重度放牧率下较低.Ca、Mg、K、Fe、Mn、Cu含量表现为无牧处理时较低,放牧处理较高.旱黄梅衣的生物量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变化对放牧强度有着很好的响应,因此可以用旱黄梅衣的生物量和化学元素组成的变化来指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