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背景】鼠传疾病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全球化使得鼠传疾病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种新发鼠传疾病的发生及旧传染病的复燃。【目的】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常见的鼠传致病菌在啮齿动物中的流行状况,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啮齿动物,无菌收集其脾脏和肾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Man探针法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检测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p.)、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tsutsugamush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6种常见的鼠传致病菌。采用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后,应用Illumina测序和Nanopore测序进一步检测致病菌,同时对脾脏组织进行巴尔通体体外分离培养。比较qPCR...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日本蛇根草有长柱型和短柱型两种花型,且长柱型花筒内有一圈横生绒毛,而短柱型则无,因此对长柱型日本蛇根草花筒内绒毛结构的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通过热成像仪记录长柱型、短柱型、去除绒毛长柱型花筒区域的温度变化;利用TTC染色法比较长短柱型花粉活力强弱;使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溶液检测长短柱型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长;同时将不同柱...  相似文献   
993.
【背景】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健康卫生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替加环素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在2019年发现了可介导其高水平耐药的可转移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外膜囊泡作为介导水平基因转移的新型方式,在介导tet(X3)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的】以tet(X3)阳性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4AB为对象,探究不同抗菌药物对其外膜囊泡产量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菌外膜囊泡,BCA法测定外膜囊泡产量,使用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测定外膜囊泡的粒径与电位,PCR法(定性)及RT-qPCR法(定量)检测外膜囊泡中携带的tet(X3)基因。【结果】相较于无抗生素对照组[(0.64±0.04) mg/mL],在不同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1/2 MIC和1/4 MIC)处理后,34AB外膜囊泡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以头孢他啶[1/2 MIC,(2.83±0.57) mg/mL;1/4 MIC,(2.38±0.29) mg/mL]和美罗培南[1/2 MIC,(2.19±0.11) mg/mL;1/4 MIC,(1.96±0.37) mg/mL]作用最为显著(p<0.01)。同时抗菌药物作用后,各组外膜囊泡粒径和电位均有所降低,而携带的tet(X3)基因拷贝数均有所上升(2.80×104-2.63×107copies/μL)。【结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耐药细菌外膜囊泡产量及携带的耐药基因丰度增加,进而增强其作为水平基因转移载体传播耐药基因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秋大豆始施期和盛花期喷施50~100mg·L-1S3307后,植株矮化、茎秆增粗,复叶小而厚、叶柄粗短、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增加,上部复叶功能期延长,主茎结英部位降低,荚数、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97.
S3307对秋大豆株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秋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50 ̄100mg·L^-1S3307后,植株矮化,茎秆增粗,复叶小而厚、叶柄粗短、叶绿素含量增加,上部复叶功能期延长,主茎结荚部降低,荚数,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前言 中华蜜蜂囊幼病是我国养蜂业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发病率很高,有的地区造成大量的幼虫死亡,给我国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对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等工作。发现该病毒对幼虫和成蜂,尤其对工蜂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幼虫发病期症状特别明显,病幼虫身体松软多水,其表皮容易破裂,当悬挂幼虫时其幼虫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在巢房内幼虫头部尖并变成黑色,头部稍微向上抬起呈船形。死后的幼虫干涸变为褐色的外壳留于巢房内,当感染的幼虫全部封盖后,巢房盖的中央有一小孔,这些异常的变化都是囊幼病的典型症状。幼虫症状虽很明显,但工蜂感染病毒后在外部形态上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