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天然毛竹林竞争空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天目山天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 在毛竹林样地测量和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方法, 从天然毛竹林生存竞争的微观视角, 研究毛竹林生存竞争的空间自相关分布特征、竞争强度与毛竹密度和年龄的关系、竞争强度各向异性及与其所在样地坡向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毛竹林竞争呈现出空间自相关的特征, 竞争强度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集聚生长的特点; 天然毛竹林的空间分布密度与竞争强度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高强度竞争区域的毛竹密度显著大于低强度竞争区域的密度; 年龄在不同竞争强度区域的分布具有差异, 分布在低强度竞争区域上的毛竹年龄显著低于中、高强度竞争区域的年龄; 生长在中、高强度竞争区域上的毛竹年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天然毛竹林竞争强度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且与其所在坡向相互垂直, 垂直于坡向方向上的竞争强度高于平行于坡向方向的竞争强度。通过研究表明, 空间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研究天然毛竹林的生长规律, 为毛竹的合理经营与采伐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北京植物园引进植物物候变化随纬度变化的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北京植物园主要引进树种的物候与原产地物候差异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化机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在环境梯度上建立了最佳能量模型, 降水模型和海拔模型, 以此来解释引进的24 种植物物候随纬度梯度在叶期(叶芽开放, 展叶期, 盛叶期)和花期(始花期, 盛花期, 花末期)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物候因子变化与纬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相关(p < 0.001), 纬度梯度变化越大, 物候变化也越加剧烈。(2)海拔模型在解释物候(叶期物候, 花期物候)变化中贡献相对较小,能量模型和降水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物候(叶期物候, 花期物候)沿着纬度梯度变化的规律。(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三个模型对花期物候和叶期物候变化的解释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三个模型的交互效应较高(33.7%,31.1%), 三个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物候(花期物候, 叶期物候)沿着纬度变化的规律, 可为农林业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毒性试验中的剂量与致死百分率平方根反正弦变换仍呈S形,且方差趋于同质, 半数致死量LD_(50)可表示为 Logistic模型参数的函数·因而,通过参数估计值的偏差和渐 过协方差矩阵,可推导出半数致死量LD_(50)的百分偏差,渐近方差和LD_(50)的置信区间.通 过 27个实例分析后建议,若 LD_(50)的百分偏差超过 5%,则 LD_(50)估计值的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94.
综合性状及其分量的多元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温永仙  朱军 《遗传学报》2005,32(3):289-296
提出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多元条件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复杂综合性状的分量对其目标性状的贡献。定义了贡献率和贡献遗传效应两个概念,贡献率测定给定分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对目标性状的贡献比率,贡献遗传效应衡量给定分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对目标性状的贡献值。运用所提出的新方法分析了棉花籽棉产量的3个分量对产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95.
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属于木质藤本植物, 野外数量稀少, 种群更新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藤枣生境地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木本植物种群的种间关联性以及群落的稳定性, 揭示种间关联性在藤枣种群濒危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为极小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藤枣生境地群落乔木层总体联结性VR (方差比率) > 1, 检验统计量W > χ0.05(29), 灌木层种群总体联结性VR < 1, χ0.95(29) < W < χ0.05(29), 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不显著负相关。x 2检验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中无联结的种对占多数, 其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238和0.279, 联结系数显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联结种对要多于正联结的种对; 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乔木层与灌木层正负关联比分别是0.376和0.511, 绝大多数种对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 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藤枣与其他植物种群之间对生境有相似的适宜生态位, 通过共同利用资源而共存, 在灌木层则面临较强的种间竞争。藤枣生境地群落稳定性交点坐标为(33.92, 66.07), 显示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而群落建群种与其他种对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 反映热带季节雨林的脆弱性, 因此生境地群落的严格保护对藤枣种群的更新和生物多样性保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
以 5.2 hm2固定监测样地内山杨雌、雄植株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内山杨(Populus davidiana)种群的性比格局、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杨雌树和雄树的胸径大小差异不显著,始花大小相近,雄树的生长速率大于雌树,成熟个体的性比不显著偏离1 ∶ 1。山杨同性植株趋于相邻,雌雄植株的空间分离不显著;O-ring单变量点格局分析显示山杨在空间上呈异质性泊松分布。山杨同性别大树与小树在<18m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不同性别之间空间独立,说明性别之间的资源竞争不激烈。山杨雌树和雄树的空间分布与林分密度极显著正相关,林分密度对山杨雌雄植株空间分布变异的解释量较小,空间变量对雌树分布的解释量较大。  相似文献   
97.
基于自然地理特征的长江口水域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录三  郑丙辉  孟伟  唐静亮  蔡文倩 《生态学报》2011,31(17):5042-5054
河口分区是营养盐基准制定的前提,也是进行河口资源管理的得力工具。基于长江口2005-2006年的调查数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长江口本身的特征,提出以自然地理特征为基础,利用层级分区方法,对长江口水域进行分区。经一、二级分区后,长江口水域可划分为长江口过渡区、长江口外近海区、杭州湾和舟山海区等4个海区。4个海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各具特色,且各海区间的分界线具有明确的地理学意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分区的水体特征和沉积物特征进行一致性检验,不同分区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说明分区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8.
三峡库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C、N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强烈干扰直接影响三峡库区土壤C与土壤N贮量与分配特征.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是三峡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且分布面积最大,因而研究其不同干扰程度下土壤C、N分布特征对于准确评估三峡库区土壤C与N贮量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秋季与2009年春季,采用对角线法取样法方法对三峡库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0cm土壤层中土壤C、N含量的季节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N含量季节差异性显著,土壤C含量仅在人为严重干扰下呈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干扰强度对秋季土壤C、N影响显著(P<0.05).土壤C、N与土壤含水量、pH值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研究区酸性土壤(pH值介于4.59-5.15)增加了土壤C、N的固定与积累.土壤碳氮比与表层土壤矿质化程度和人为干扰有关,强烈人为干扰和地表状况减弱了土壤C、N空间相关性.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半方差函数的曲线球状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无人为干扰条件下土壤C、N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C、N空间结构变化与灌木层盖度、坡度、季节及人类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99.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网格取样(80 m×80 m),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163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微量元素(Pb、Cr、Ni、Cu、Zn、B)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变异系数均较大,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Cr>Ni>Pb>B>Cu,平均变异程度依次为Ni>Cu>Zn>Pb>B>Cr.不同微量元素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最佳拟合模型,除Cr呈中等程度自相关、变程较长、空间连续性较好外,其他5种元素均呈强烈自相关,变程较短,空间依赖性较强.6种微量元素的Kriging等值线图较为相似,表明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有着相似的分布趋势,表现为东部高,南北两头低,洼地高,坡地低.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植被、裸岩率、坡度、坡向)是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红椎林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RDA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的最主要因子,胸高断面积、坡度和海拔能显著影响影响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63%和47%,微环境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与微环境、土壤与植物两者之间,以及微环境、植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微环境的独立效应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植物或土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