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5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50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蚱科一新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和吉林省蚱科一新属二新种,即拟真长背蚱属Euparatet-tixofdesgen.nov.,广西拟真长背蚱Euparatettixoidesguangxiensissp.nov.及粗瓣蚱Tetrixgrossovalvussp.nov.。  相似文献   
82.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一级吸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简便估计的两点法。这种方法,只需测量血管内和血管外给药后的两个相同时点的血药浓度值。不论该药的处置系统是多少室,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这种方法不仅比目前常用的点一点法和点一面法简单,而且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83.
84.
半枝莲中二萜内酯和黄酮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消肿止痛和抗癌等功效。国内学者报道从全草中分得红花素(carthamidin)、异红花素(isocarthamidin)、印黄芩甙(scutellare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和生物碱。台湾学者从中分离得汉黄芩素(wogonin)、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8-dimethoxyflavone)、半枝莲素(Rivularin)。我们从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得两个化合物,经鉴定为汉黄芩素、新穿心莲内酯,该内酯在本植物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5.
中国(竹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的研究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产(竹思)(竹劳)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属的范围进行了修订,认为本属应包括乔草竹属(Dendrochloa Parkinson),薄竹属(Leptocanna Chia et H.L.Fung),长穗竹属(Teinostachyum Munro)和李海竹属(Neohouzeaua A.Camus),并首次建立了本属的属下分类系统。此外,对二种竹子起了新名:甲竹(Bambusa austro-sinensis Xia)和毛环单竹(B.yunnanensis Xia);作了4个新组合,即Schizostachyum coradatum(Wen et Dai)Xia, S.dumetorum(Hance)Munro var.xinwuense(Wen et J. Y Chin)Xia, Bambusa glaucescens glaucescens(Willd)Sieb. ex Munro var.annulata(W.T.Lin et Z.J.Feng)Xia和B.glaucescens (Willd)Sieb.ex Munro var.pubivagina(W.T....  相似文献   
86.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通过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资源生态位的田间调查,测定3种主要缨小蜂(稻虱缨小蜂Anagrus mllaparvalat,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longllubulosus,拟稻虱缨小蜂Anagrus paranllaparvalac)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生态位测定的基础上,按生态位的理论观点,充分调动了稻飞虱缨小蜂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7.
本文首次记述了采自青海玉树的长窦副新蚤Paraneopsylla longisinuata Liu, Tsai & Wu,1974的雄蚤。模式标本保存于著者所在的单位。  相似文献   
88.
89.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十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澄清了一些错误鉴定;一些学名证实不能成立,成为异名;对偏翅唐松草的种下分类 群做出修订,并给出新的区别特征;做出锐棱铁线莲系的分种检索表;对渐尖铁线莲群各种的亲缘关 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描述了1新系,3新种,3新变种,2新变型;做出1新组合,4新等级,并拟出1新名;报道了拳距瓜叶乌头、星果草和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国外分布。  相似文献   
90.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在大兴安岭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以来赵光仪等以营养器官形态解剖特征,结合生态地理分析,连续报道了西伯利亚红松 Pinus sibirica在大兴安岭的存在,引起争议。1989年秋,我们于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采到了争议松树的球果,经同主产区的西伯利亚红松及红松P.koraiensis标本对照研究,再次认定大兴安岭争议松树确属西伯利亚红松。从而最终证实了吴中伦先生25年前关于西伯利亚红松存在于大兴安岭的预见,纠正了所谓“漠河红松”30余年的误称。根据10年来调查研究结果绘出了大兴安岭及其毗邻地区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分布略图,显示了两种松树生态地理学特征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