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缓解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缓解对策的研究田家怡王民窦洪云蔡学军焦玉木(山东省滨州地区环保科研所,滨州256614)StudiesofInfluenceoftheYelowRiverCut_ofonEcologicalEnvironmentand...  相似文献   
42.
东太湖全新世水下河道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永进  王建 《古生物学报》1996,35(2):224-233
在详细研究东太湖E2孔全新世沉积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水下河道的沉积特征和相组合规律。识别出高湖面型和低湖南型两种沉积层序,划分了东太湖晚更新世末以来环境演变阶段:1)15885-6575aB.P.冲积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古河道;2)6575-5800aB.P.高湖面时期水下河道沉积环境;3)5800aB.P.后,演化为低湖面型水下河道,并逐渐淤积形成开敞湖缘环境。结合西太湖W1孔沉积特征和层位对比  相似文献   
43.
上海市不同区县中小河道氮磷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山鹰  张玮  李典宝  王丽卿 《生态学报》2015,35(15):5239-5247
以上海11个区县,共19条河道、65个点位进行1a的氮磷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上海河道为不完全感潮型河网水系。潮汐、降雨对氮磷污染物的分布影响具有时间差异性。(2)上海河道区县之间氮磷污染差异大(P0.05)。氮磷浓度从中心城区河道依次向外呈现"圆环状"稀释扩散趋势。黄浦江以南河道水质好于黄浦江以北河道;近江苏的河道总体氮磷浓度水平高于近浙江的河道(上海东南部)(P0.05)。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扩散、降解与人为扰动和城镇化程度密切相关。(3)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结果显示上海市河道污染水平在点位之间区别不大,而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上海市河道污染水平在点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并与水质评价结果一致。(4)经生态修复后的河道水质优于修复前(P0.05),说明上海市人工水生态修复措施和生态型驳岸建设对改善河道水质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对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和天然植被的响应和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有效地抬升了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由输水前的6~8m抬升到了2~4m。在横向上,地下水位对输水的响应范围达到850m,胡杨和柽柳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范围分别达到700和600m但对草本植物的影响范围较窄,林间沙地活化现象仍未得到遏制。提出为扩大输水的生态效应和加快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在目前沿自然河道“线型”输水的基础上,分段实施河水漫溢的面上供水方案,并通过加强流域水管理、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等措施,来确保塔里木河下游一定的生态用水量。  相似文献   
45.
长江东流河道整治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濒危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活动在江心洲和浅水缓滩附近。航道整治改变了鱼类栖息活动的水文环境,也给豚类生存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长江东流河道整治施工前和施工后各3 次野外考察资料,分析了3 种流态中江豚的数量与群结构。结果表明,该工程实施前江豚主要栖息活动在边滩的分离区,其次在洲头的分流区。工程实施后,整治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年下降率达8. 9% 。江豚在分流区活动已消失,在分离区集群规模较小,且在流态之间移动增大。本文研究结果也提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难度越来越大,从长江干流中把长江江豚迁入故道中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46.
黄剑  张杰龙 《生物信息学》2018,25(10):86-91
河道是生态敏感、脆弱而又具有显著景观价值的重要生态廊道。只有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发现和顺应河流的自然形态和自然演变规律,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才能真正走向人地和谐。本文以呼和浩特大黑河城区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总结了大黑河河道形态演变的主要规律和自然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洪水对河道形态进行自我修复的生态修复方法。在整体生态系统修复策略上,提出了建立“四维一体”的生态系统修复模型。从林、堤、滩、水4个方面分别探讨了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突出了河道生态功能和景观特色的结合。  相似文献   
47.
南淝河叶绿素 a 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采样测试了南淝河上游8个位点的水质状况等,分析了南淝河叶绿素a(Chl.a)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淝河研究河段Chl.a平均值为83.46μg/L,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南淝河Chl.a浓度与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酸碱度(pH)、总固体悬浮物(TSS)、水温(WT)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透明度(SD)、氨氮/总磷比值(4NH+–N/TP)、水深(WD)、降雨(Rain)及风速(Wind)显著性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南淝河上游河段Chl.a浓度的主导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风速、降雨、总磷和氨氮。对南淝河与其他富营养化水体Chl.a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Chl.a的最重要因子,氮磷比、营养盐、降雨、风速、生物因子均对富营养化水体Chl.a有影响。  相似文献   
48.
基于生态水权分配的太子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水权是流域初始水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是流域生态水权分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在对太子河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月保证率法和鱼类生境法对太子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并选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根据水资源与用水现状权衡,确定出各河段最小、适宜和理想等级的生态需水量;通过河段各等级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与现状流量比较,发现各水文站现状流量基本可以满足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的要求,而适宜或理想等级的生态需水量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在河道内预留这部分水量来保证生态水权。  相似文献   
49.
西大桥引水枢纽是阿克苏河上的重要的闸门之一。一条十几米宽的河被五条宽窄不同的渠道把水引向不同的灌区.有地方的有兵团的,另有一个通向天然河道的闸门。“生产要先够了.才能下泄生态水。”水管站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