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1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5382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713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882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751篇
  2004年   779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957篇
  2001年   774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650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770篇
  1996年   657篇
  1995年   765篇
  1994年   733篇
  1993年   698篇
  1992年   680篇
  1991年   625篇
  1990年   585篇
  1989年   572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178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1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属的特征,归纳了眼子菜属的花粉类型,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中国拉拉藤属(茜草科)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3.
64.
65.
浙江省薯蓣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66.
高山毛顶蛾新亚种及其生物学观察(鳞翅目:毛顶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振国  刘香慧 《昆虫学报》1990,33(3):351-354
毛顶蛾科Eriocraniidae属较原始的小蛾类群。世界已知19种及1亚种,采自全北区桦树适生带,北纬45°—70°N之间,以北美、欧洲的种类最丰富。亚洲所知甚少,惟日本记载过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2种,即:Erioerania sparrmannella(Bosc)和E.semi-purpurella(Stephens)。我国迄至1980年,才由杨集昆先生描述了发生在华北的这2个广布种。现增记青海产一新亚种,标本保存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67.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68.
69.
王新华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0,33(2):243-246
拟毛突摇蚊属Paratrichocladius Santos Abreu 1918隶属于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nae,迄今全世界已知十余种。Hirvenoja(1973)对本属进行了整理。本文的记载为此属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属征:复眼小眼面间密生细毛,触角比(AR)通常大于1;翅无大毛,腋瓣是多数缘毛;肩陷中等大小,背中鬃多数;无肛尖,抱器基节具一明显的上内突。 本文记述了采自吉林、四川省的2个新种和1个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70.
姜胜巧 《昆虫学报》1990,33(4):455-456
宽缘萤叶甲Pseudosepharia Laboissi(?)re是萤叶甲亚科中的单模属,目前全世界仅知产于四川的Pseudosepharia dilatipennis(Fairmaire)一种。本属鞘翅强烈膨阔,侧缘近圆形,翅端平截,缘折甚宽;前足基节窝开放;后足胫节端部有一较长的刺,第1跗节颇长,长于其余三节之和。 作者在整理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种,是借南开大学的标本。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