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65-165
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专业学术期刊《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是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一本反映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的科技刊物。国际刊号ISSN1007-9416,国内刊号CN12-1369/TN,邮发代号:6-251。本刊为月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国内外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生物技术世界》2013,(12):165-165
数字技术、应用研究专业学术期刊《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是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一本反映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的科技刊物。国际刊号ISSN1007-9416,国内刊号CN12-1369/TN。邮发代号:6-251。本刊为月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国内外深有影响。【办刊宗旨】《数字技术与应用》是面向数字科技、高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数字新技术、科技新理念,为  相似文献   
73.
《生物技术世界》2013,(11):157-157
《数字技术与应用》杂志是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一本反映数字技术、应用研究的科技刊物。国际刊号ISSN1007-9416,国内刊号CN12-1369/TN,邮发代号:6-251。本刊为月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全文收录,国内外深有影响。【办刊宗旨】《数字技术与应用》是面向数字科技、高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学术刊物。旨在推广数字新技术、科技新理念,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字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我刊愿与社会各界合作,携手共进。【主要栏目】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IT技术、算法分析、PLC编程、网络安全、数控技术、学术论坛等。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三维断层技术(DBT)结合乳腺超声(BUS)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149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DBT、BUS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T、BUS、DBT联合BUS三种检查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97.87%)高于DBT(8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97,P<0.05);DBT与BUS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8.44%、9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0.61%、特异度为93.55%、准确率为91.77%,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89.36%、准确率为84.81%,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5.74%、准确率为95.57%。DBT联合BUS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稍高于DBT的AUC(0.951),明显高于BUS的AUC(0.885)。结论:BUS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BT,DBT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高于BUS,二者结合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与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5.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亟待研究和建立精准有效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随着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PCR技术因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低试剂消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主要介绍了数字PCR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其在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志贺氏菌(Shigella)、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中的应用,为今后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性参考。  相似文献   
76.
基于ALOS影像的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ALOS卫星的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出与燕沟流域(燕沟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小流域)生态恢复、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7种景观类型,利用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两类指数分析了2007年燕沟流域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燕沟流域整体和局部的土地景观格局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燕沟流域的主导景观类型为灌丛和林地,且主要分布在大于25°的坡面上;研究区景观斑块分维数为1.09,景观空间格局稳定;生态防护、生产经济和生活服务型景观的面积比例约为23∶9∶1;燕沟流域的相对合理度为0.76,景观整体布局较合理,但半阴坡、海拔900 m以下区域的土地利用合理度较低,其合理度分别为0.74和0.02.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既往均无阳性病史,中、青年起病,男性居多,均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肢体瘫痪不重,经颅多普勒(TCD)及头颅核磁改变明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存在血管闭塞及侧支开放,烟雾血管网形成,1例MRA证实烟雾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无既往史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要考虑MMD的可能,需完善TCD、头核磁检寻找证据,最后完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结果:6例临床表现无特殊,4例经MRI+MRV确诊,3例DSA检查确诊,1例介入治疗,4例抗凝治疗,2例保守,无死亡患者。结论: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遇到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的青中年人,应高度怀疑CVT。早期应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通过引导学生对植物呼吸现象一系列实验的设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并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一节BDS录像课,根据其特有形式,笔者从3个方面分析、思考如何上好BDS录像课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