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需行FOB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组患者在局部麻醉基础上予以咪达唑仑0.05 mg/kg。记录麻醉前(T0)、FOB进入咽腔时(T1)、进入声门时(T2)、进入支气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并在各个时间点进行镇静评分,记录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知晓程度及检查结束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Ramsay评分随时间的麻醉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T2、T3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MAP、HR、Sp O2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T2、T3时点MAP、HR均较对照组低(P0.05),Sp O2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呛咳、躁动、中止检查及操作知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在FOB检查和治疗中可以减轻心血管反应,减少插管反应及操作时的知晓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疗法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癌性疼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4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和冷冻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Ⅰ级率、CD4~+、CD4~+/CD8~+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疼痛介质及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疼痛Ⅰ级率、CD4~+、CD4+/CD8~+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介质及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疗法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其可显著减轻癌性疼痛,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气管内错构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确诊2例气管内错构瘤病例,并结合国内文献,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气管内错构瘤男女发病率为 1.5:1,发病年龄2~65岁(平均39.8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咳痰及发热等;胸部CT表现:气管内壁可见类圆形肿块影,表面光滑,密度均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见息肉样肿物,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治疗,疗效确切.结论:气管内错构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时术前确诊困难,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对其疗效确切,具有创伤程度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经X线、CT诊断为肺不张的67例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结果:纤支镜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8.5%.其中肺癌38例(56.7%),炎症19例(28.4%),结核9例(13.4%),异物阻塞1例(1.5%).病变部位以右上叶16例最多(23.9%),接着依次为右肺下叶(19.4%),右肺中叶(17.9%).对肺不张患者经纤支镜吸痰、灌洗、局部给药、取出异物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炎症、结核、异物所致的肺不张肺叶均有不同程度复张,呼吸功能改善.结论:纤支镜对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经纤支镜辅助治疗可促进肺复张.  相似文献   
35.
目的:回顾性分析呼吸机辅助呼吸救治危重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我科收治的各种呼吸衰竭患者94例,回顾分析插管方式对于救治成功率、引发心跳骤停及其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35例)与经直接喉镜经口(59例)引发心跳骤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5,v=1,t〈0.001)。经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在术前用药与否对引发心跳骤停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引发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率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经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是选择镇静药或浅麻醉药物应慎重,尽力避免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失败。  相似文献   
36.
黄敏玲 《蛇志》2002,14(3):66-66
气管异物是指喉、气管、支气管异物 [1 ] ,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见于儿童。气管异物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可造成呼吸道梗阻、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1 995年至 2 0 0 1年我科收治小儿气管异物39例 ,均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 ,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9例患儿中 ,男 2 6例 ,女 1 3例 ,年龄 7个月至 8岁。异物种类多为植物性异物如花生仁、瓜子、玉米、黄皮核、黄豆、苹果、马蹄等。入院时合并有肺部感染 1 1例 ,肺不张 2例。异物顺利取出 2 8例。并发喉气管痉挛 3例 ,异物变位窒息 1例 ,气道出血 1例 ,喉水肿及…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探究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支气管镜技术进行诊断,实验组使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进行诊断,并进行随访实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可视率、操作时间、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病灶位置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病变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视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支气管镜操作总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探及病灶位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9.74%,良性肺结节的诊断率为83.87%,而对照组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60%,良性结节的诊断率为50%,两组间病变性质的良性和恶性诊断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的诊断。该技术既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手术,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局部镜下注药对溃疡型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收治的溃疡坏死型支气管结核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规范抗结核治疗)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局部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痰菌转阴时间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痰菌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vs 12.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IL-10、CRP、ES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局部镜下注药对溃疡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释放,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比较喉上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法与利多卡因含漱法用于支气管镜诊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首次行气管镜诊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利多卡因含漱组: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喉部含漱;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2%利多卡因注射液雾化吸入;喉上神经阻滞组:B超定位下以1%利多卡因阻滞双侧喉上神经内支。联合组:联合使用喉上神经内支阻滞与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记录各组在诊疗中咳嗽、憋喘、体动次数及操作期间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以及诊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利多卡因含漱组呛咳、憋喘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联合组呛咳、憋喘发生率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利多卡因含漱组患者血压、心率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及气管内诊疗时显著高于各组(P<0.01);联合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低于(P<0.05)其余两组。各组SpO2均高于90%,其中利多卡因含漱组患者最低(P<0.01),联合组最高(P<0.05)。各组疼痛VAS评分多低于3分,但在各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其中联合组最低(P<0.05)。结论:喉上神经内支阻滞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镜诊疗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应激反应,减少疼痛刺激,有利于维持诊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利多卡因含漱法及单独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或喉上神经阻滞法。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患者多为轻度疼痛,咽喉部不适引起的呛咳、憋喘才是患者难以耐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