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筛查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主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实时荧光定量PCR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的金标准,但其依赖荧光定量PCR仪且扩增检测时间较长,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因此许多基于核酸等温扩增的SARS-CoV-2检测方法相继诞生。等温扩增对仪器温控要求不高,通过与微流控芯片和可视化检测技术结合,可进一步简化操作、降低成本,为SARS-CoV-2现场快速筛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围绕已报道的SARS-CoV-2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性能及优缺点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发展SARS-CoV-2现场快速检测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的一个重要病原,尤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患者中RS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RSV预防控制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采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病例的咽拭子,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RSV A/B阳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组1335例SARI病例,其中220例(16.48%)为RSV阳性,A和B亚型分别占64.55%和30.45%.RSV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36%),2岁以下婴幼儿占RSV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占55.37%).RSV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次年1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前后相差一个月.A﹑B亚型在不同月份可单独流行也可共流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8月SARI病例数较往年同期减少60%以上,RSV阳性率在2020年2-8月降低为0.与非RSV感染组相比,RSV更易感染2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更高(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本研究通过近3年SARI病例监测,揭示河南省漯河市RSV感染以冬春季常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是防控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由于限制性防控措施的干预,RSV感染大大降低.本研究将为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预防性干预手段的使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比49.2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灌洗液、血液标本分别占50.0 %、9.4 %、25.0 %、6.3 %。32株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1.9 %、87.5 %、96.9 %、84.4 %、81.3 %,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9.4 %、68.8 %、81.3 %、75.0 %、81.3 %。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较常见,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比较高,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和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MPP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实验组(40例,阿奇霉素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不良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实验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IL-6、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MPP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协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6.
传统中药可治疗肺炎。新型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外部囊膜上的S蛋白是决定病毒毒力的关键因素及主要抗原。本研究利用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肺炎模型,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菌粉对肺炎模型的促炎性因子、单核/巨噬细胞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以及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蛹虫草菌粉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表达,并降低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的比例,降低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的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蛹虫草还可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小鼠肺组织羟基脯氨酸的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布,进而减轻小鼠的肺纤维化水平。qRT-PCR实验发现蛹虫草菌粉处理不仅可以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 R1水平,还降低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组和LPS组肺组织中smad2的表达。因此认为蛹虫草菌粉可缓解SARS-CoV-2病毒的S蛋白和LPS诱导的肺部炎症和纤维化症状,且纤维化缓解作用可能与TGF-β R1/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成本-效益。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A组及B组,每组48例,A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B组患儿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成本、成本-效益,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A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成本-效益较B组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肝肾功能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流感病毒A型肺炎患儿的疗效更佳,但其成本-效益较低,临床上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分析肺炎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谱构成,旨在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诊治的住院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实变的诊断基于影像学证据,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病原学检测平台,并参考感染传染科医生解读,本研究对肺炎伴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86例肺炎患儿的286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5(5.8±3.1)岁,其中195例(68.2%)存在肺炎伴肺实变。总病原体检出率为76.6%(219/286),肺实变和无肺实变肺炎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7.9%(152/195)和73.6%(6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前5种病原体均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5周岁及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达最高77.0%(127/165),肺实变病例和无肺实变病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67.2%(131/195)和61.5%(5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是导致本研究目标人群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检出率高低与是否肺实变无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后的血清IL-2水平明显较高,而IL-4、IL-6和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浆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5 d后的血浆MDA明显较低,而SOD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儿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减轻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并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探究白三烯调节剂及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呼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e-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调节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NO、血清IL-10、hs-CRP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predicted value,FEV1 %)、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NO、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FEV1 %、PEF和A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调节剂联合沙美特罗对支气管炎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炎性状态,同时调节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