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观察评价可回收式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03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DSA透视下行经口可回收食道支架置入,15-90天后将支架取出术。对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98%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可回收支架扩张治疗术具有简便、安全和疗效好等优点,并发症少,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壳聚糖接枝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编织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为主要的人工韧带种子细胞.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可应用于生物材料上的细胞迁移模型,旨在观察BMSC在改性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探讨该材料作为人工韧带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自主设计制作细胞迁移模具,置于六孔板,在模具加样孔内接种小鼠BMSC,培养24h后撤出模具,分别继续培养48 h、72 h和96h;在证实模具可有效用于量化细胞迁移过程后,将不同线密度的PET材料编织物平铺于六孔板底,利用本模型观察BMSC在3000D组和5000D组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吉姆萨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点BMSC的迁移面积.结果:细胞接种24 h后撤出模具,可见六孔板底中央出现与模具底面大小相当的无细胞空白区,周围接种BMSC,随培养时间延长,BMSC逐渐由周围向中央区域迁移;在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成功建立细胞迁移模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两组细胞迁移面积均逐渐增大,其中3000D组细胞迁移面积显著大于5000D组(P<0.05).结论: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模具建立的细胞迁移模型能够应用于平铺编织物引导细胞迁移的基础研究,本模型可作为传统模型无法观察人工材料对细胞迁移可能影响的良好补充;3000D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的线密度较5000D更有利于小鼠BMSC在材料上的迁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23.
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是一类可以吸收激发光能并将其储存起来,在光激发停止后将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慢慢释放出来,并可持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发光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开发的二级产品,发光纤维的种类、发光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纺织服装中的产品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性病变患者,先行置管溶栓治疗,再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溶栓效果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为86.1%,尿激酶用量(75.5±34.6)万单位,溶栓后31例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下肢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下肢跛行距离明显延长,无垃圾脚发生。球囊及支架成形术后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1升高至术后的0.7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48月,无死亡病例,9例出现支架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5例出现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闭塞,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减轻,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行下肢截肢治疗。结论:CDT联合球囊及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PTA血管成形或支架置入赢得时机,改善下肢缺血,该方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 年,比较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 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1 年内支架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 和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患者,能 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6.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微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设备,固定化微生物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其稳定性、响应时间、使用寿命及实际应用范围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生物膜式BOD传感器较其他类型的BOD微生物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固定化微生物在生物膜式BOD传感器中的应用情况,概述较典型的微生物固定化方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总结几类应用较多或具有较好前景的载体材料,并讨论载体特性与传感器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微生物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生物膜式BOD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及商业化现状,比较其与另外几种BOD微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分析生物膜式BOD传感器中固定化微生物现存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NF-γ)、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80.65%,随访3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18%和29.03%,经Log Rank分析显示,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患者近中期随访生存率较高,其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成像质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患者,按照支架厚度及直径分成四组。采用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得出宝石能谱CT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成像质量评估的价值。结果:宝石能谱CT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6%,阴性预测值为100%。直径≥3 mm的支架内成像质量优于直径3 mm的支架。但支架直径和厚度对宝石能谱CT支架内成像质量的可评估率没有差异。结论:宝石能谱CT均能提供优秀的冠状动脉支架内成像质量,采用宝石能谱CT替代冠状动脉造影术可对冠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影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