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2.
将重组克隆质粒(PGEM-λMZ)用EooRⅠ酶切后,电泳回收目的的片段,克隆到经EooRⅠ酶切、CIAP处理的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得到的转子化经PCR鉴定和酶切分析,筛选出符合正确阅读框的重组子,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λMZ),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中成功地表达了含目的蛋白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的34KDa,加入IPIG诱导6h后,蛋白表达接近最高 水平。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检测为要带。经Western-blotting杂交实验,纯化出的目的蛋白能与兔抗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血清发生反应,说明MZP蛋白是E.tenella第二代裂殖子抗原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重组疫苗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63.
耳草属(HedyotisL.)的起源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向东经上耳其,伊朗进入东南亚地区,向东南通过古南大陆向印度板块和徜大利亚扩散,向北进入北美地区,向西南进入南美洲地区,随着冈瓦纳古陆的分离,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以及澳大利亚与古南大陆的分离,植物迁移与扩散的速度受到了制约,耳草属植物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于传播途径的隔断和第四纪冰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安健  汪明  孔繁瑶  殷佩云 《动物学报》2001,47(4):431-435
利用透射电镜对柔嫩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于相邻的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相产生,由末代裂殖子入后,长大变圆而形成,小配子的形成为直接分化型,首先细胞核分裂成为多核体,随后细胞核向周边移动,然后紧靠细胞处的限制向外突出,临近突出部位的限制膜下陷,在核上方形成中心粒,中心粒发育为基粒,鞭毛中的微管和附着微管,早期形成的小配子仍与小配子体的殖体相连,成熟的小配子与配子体分离,外型香蕉状,外被单位膜,内有一电子结构十分致密的细胞核,核的头端侧面有一个巨大的线粒体,小配子有鞭毛2根,每根鞭毛内有微管,组成为9+2结构,此外,小配子至少有6根附着微管,大配子体和大配子外被单位膜,内部形成大量的成囊体1和成囊体2,并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卵囊臂有5层,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内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和脂肪体。  相似文献   
65.
北京房山大足鼠耳蝠食鱼性及回声定位信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足鼠耳蝠 (Myotisricketti)具有食鱼蝙蝠的形态特征 ,但食鱼习性待考。以北京房山种群为对象 ,夜间在洞口悬挂雾网 ,捕获取食返洞大足鼠耳蝠共 18只 ,胃检发现 7例全为鱼类 (宽鳍 ,鲫鱼和洛氏 ) ,10例以鱼类为主 ,仅 1例全为昆虫。室内实验观察到捕鱼行为 2 5 6次 ,成功率 12 5 %。如此 ,该种具食鱼习性的猜测得到证实。回声定位信号属调频型 ,扫频范围从 6 7 4 0kHz到 2 3 6 3kHz ,主频 (38 2 1± 1 18)kHz ,声信号时程 (2 5 8± 0 34)ms。这些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6.
贝壳状革耳菌染料脱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比色法研究了贝壳状革耳菌产漆酶体系在不同情况下对两种不同类型合成染料的降解脱色,结果表明,染料在较低浓度(10mg/L)时,漆酶对其降解迅速而彻底,pH值,培养方式(静态培养,摇瓶培养)对降解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时间(0d,6d,18d)向产酶体系中加入染料证实了漆酶活性与染料脱色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7.
害虫防治用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的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宜涛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2,21(4):567-572
用液-固两相法生产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Pfr116菌株的分生孢子粉,在高真空冷冻干燥,高真空室温抽干,35℃下烘干和低真空低热干燥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序的干燥处理,以筛选适合该菌孢子粉生产的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低真空(0.1MPa),低热(30℃)抽干20-24h的干燥方法最适合用于该菌孢子粉的干燥,既能保证含水量在9.0%以下,又能保证87%以上的活孢率和1130亿-1310亿/g的含孢量,而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作为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首选干燥工艺,高真空(15.86Pa)条件下无论冻干还是室温抽干,虽然孢子粉的含水量(2.2%-8.7%)和含孢量(1270亿-1360亿/g)指标符合生产要求,但活孢率仅62%,说明该菌孢子不适合在高真空条件干燥,在35℃下烘干24h所获孢子粉含水量,24h萌发率和含孢量分别为9.6%,82.8%和1200亿/g。该方法也可在生产中应用,但其活孢率显著低于(P<0.05),低真空低热抽干≤24h的孢子粉。  相似文献   
68.
《生物磁学》2013,(12):I0002-I0002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人耳的形成机制,他们的发现挑战了生物教科书上中耳发育的经典内容。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一机制有助于解释为何儿童容易受到胶耳(glueear)等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黄海北部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大鹿岛9个鹅耳枥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植物区系成分、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径级结构等指标表征群落特征,运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大鹿岛鹅耳枥群落维管植物共计110种,隶属46科84属,包括种子植物44科82属107种和蕨类植物2科2属3种。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大部分具有温带分布性质。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山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和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重要值分别为52.84%、34.49%和21.54%。群落乔木层的物种较少,而灌、草层植物种较为丰富,群落尚未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鹅耳枥种群径级结构反映出该群落由增长型种群构成。(2)聚类分析将鹅耳枥群落划分为4类群丛,排序分析结果在验证前述聚类分析结果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佐证土层厚度、土壤全磷含量和pH值是影响鹅耳枥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土壤环...  相似文献   
70.
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是典型的洞栖性蝙蝠,是我国的准特有种。近年,在湘西州境内的13个溶洞中记录到该蝠361只次,并对其栖点的空间分布、栖息姿势、体温、栖点温度及个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其栖点主要集中在距离洞口200 m的范围之内,离地面的高度通常在2—6 m之间,约74%的个体采用腹部贴壁倒挂的姿势栖息;体温变化范围在3.57—20.25℃之间,个体体温均略高于其栖点温度,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月份之间的体温、栖点温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60.1%的个体栖息在"安全性高"的栖点,栖息在"安全性中"和"安全性低"栖点的比例分别达22.7%和17.2%。加强对地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对蝙蝠物种、生物多样性及洞穴资源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洞穴环境和蝙蝠种群的干扰与破坏,将有助于保护该珍稀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