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08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抉叶花椒(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sl.)根皮中分到一种木脂体,通过MS、IR、UV、NMR、DEPT和双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为(IR,2S,5R,6S)-2,6-Bis(3,4,5-trime-thoxyphenyl)-3,7-dioxan-bicyclo[3,3,0]Octane.即Yangambin。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L.ventripunctatus和L.alpinus的常规Giemsa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us的2n=22,20M 2T,NF=42,1对Ag-NORs位于5(?),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C-带正染;L.alpinus 2n=24,14M 4SM 6T,NF=42,1对Ag-NORs位于No.8短臂端部,并有随体联合现象。两种的着丝点区域均呈现C-带正染。  相似文献   
63.
64.
糙叶败酱挥发油镇静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unge)根和根茎中制得的挥发油的镇静作用,井与黄花败酱挥发油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油灌胃给予数组小鼠,剂量0.45ml/kg,显示如下的作用:[1]能显著延长由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其作用强度弱于黄花败酱挥发油。(2)一次灌胃给予小鼠大剂量10.46g/kg的糙叶败酱挥发油,连续观察10天,动物外观正常,无一死亡,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似。  相似文献   
65.
点叶绵枣叶外植体培养于MS 6-BA 1 PPm IBA 0.5 ppm培养基中,一月后不定芽仅从近轴面的叶表面产生。组织学的观察表明,不定芽起源于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66.
华夏植物群中的掌叶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兆奇 《古生物学报》1989,28(2):171-191,001,T002
掌叶类(psygmophylloids)一词这里用来表示广义的掌叶属(Psygmophyllum s.1.)和一些与之类似的叶部化石。根据 O.A.Hoeg(1942,1967)的意见,这类化石可分别归于Psygmophyllum Schimper emend.Saporta,1878,Ginkgophytopsis Hoeg,1967和 Gink-gophyllum Saporta,1878。华夏植物群中经正式描述发表的掌叶类化石有:Psygmophyllum multipartitum Halle,(Halle,1927;冯少南等,1977;杨关秀等,1979;肖素珍等,1985;梅美棠等,1987);Psygmophyllum komalarjunii Asama(Asama,  相似文献   
67.
不同培养基对木槿叶再生株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木槿(Hibiscus syriacus) 材料类别:辽宁大学花房栽培的木槿幼叶。培养条件:材料经消毒后,剪成0.8~1cm~2大小,以每三角瓶3块的数量,分别接于1/2MS、N_6和B_5培养基上,附加植物激素为6-BA3mg/L,(单位下同),IAA0.1,GA0.5。培养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根尖细胞为材料,观察了黑藻属Hydrill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 它由两群染色体组成:1—5 为长染色体,6—8 为短染色体。 染色体基数x=8。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 f.)Royle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6; 雌雄之间既无染色体数目的差别,也无异型染色体存在;核型公式为2n=2x=16=6m+6Sm十4St。 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xburgbii Casp系同源三倍体; 染色体数目为2n=3x=24; 核型公式为2n=3x=24=9m+9Sm+6St。  相似文献   
69.
70.
甘蔗叶不同部位ATP酶活性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蔗叶片,叶鞘和肥厚带韧皮部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的质膜、内质网和某些伴胞细胞基质、小囊泡和发育成熟的液泡上;叶片韧皮部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和厚壁通道细胞质膜及小囊泡中亦显示有 ATP 水解产物;维管束鞘细咆与厚壁细胞或厚壁通道细胞所构成的细胞间隙上也存在有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沉淀。甘蔗叶片大、中、小三种维管束,从小维管束到大维管束,面向细胞间隙的细胞表面上的 ATP 酶活性逐渐增强,而维管束鞘细胞质膜上的 ATP 酶活性则趋于减弱;同一维管束内则以韧皮部细胞的 ATP 酶活性最强。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存在很多的胞间连丝,并表现出高的 ATP 酶活性。讨论了 ATP 酶活性的分布状态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向韧皮部运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