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991.
992.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叶片表型)、细胞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保卫细胞对中叶绿体数、花粉粒直径)、生理生化指标(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鉴定。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筛选出了3株六倍体植株。六倍体与三倍体及亲本性状统计结果显示,六倍体叶形指数与陆地棉无显著差异,说明六倍体叶形整体偏向陆地棉,而三倍体远缘杂种更多偏向父本拟似棉,六倍体叶面积及气孔长度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显著增多;六倍体花的表型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花粉粒直径大于三倍体呈极显著差异,六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73.25%,三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51.13%,说明六倍体育性在恢复;六倍体叶片中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世代;六倍体较其他世代最大荧光产量Fm差异显著,初始荧光Fo、叶片可变荧光F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海桑属小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中国海桑属一新种: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 Ko, E. Y. Chen et W. Y.Chen).重新发表海桑属7种检索表,并将原隶属海桑组的海南海桑S.hainanensis Ko, E. Y.Chenet W.Y.Chen改隶无瓣海桑组,因其过去被认为是花瓣的部分实为退化雄蕊.  相似文献   
994.
山茶灰斑病病原菌的正名为斑污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culans(Cda.)Nag Raj,山茶盘多毛孢Pestalotia guepini Desm.和山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Desm.)Stey.均为其异名。本文根据作者对自1978年以来采集的大量标本和分离菌株的研究,记述了斑污拟盘多毛孢的形态学、培养性状、致病性及寄主范围、电泳图谱等特征,并附有讨论。  相似文献   
995.
1.多聚赖氨酸能使经异硫氰基荧光素染色的卵表面均匀分布的荧光聚集成点状或块状的斑块,荧光聚集时膜下的色素颗粒随之同步聚集。早期的聚集有三种方式。2.聚集的迟早和出现斑块的大小在卵表面不同区域是不同的。腹方新月区最早;灰色新月区次之;动物性半球稍迟,荧光和色素颗粒最后都集中到动物性极形成顶帽,其余区域成为失去色素颗粒的区域;聚集引起收缩,最后植物性半球常常破裂。3.未受精卵亦出现与上述相同的反应,这提示腹方新月区可能是精子进入卵子的区域。4.细胞松弛素不能抑制多聚赖氨酸引起的聚集。5.多聚赖氨酸能抑制分裂沟的出现,能使已出现的分裂沟消失。6.失去色素颗粒区域的细胞膜在形态、功能等方面与分裂沟中的新膜相同。对新膜出现的位置和形成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997.
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自北京农家温室内,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torum)上分离到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的若干菌株。用13号菌株的典型培养与本菌的原种做比较,发现在形态上与原种相似,但菌落色泽、生长速度及形成孢梗束的能力不同。故定名为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P.fumosoroseus var.beijingensis Fang et Q.T.Chen n.var.)。  相似文献   
998.
薛兆文  王学文  高洁  郭新弧   《广西植物》1983,(3):205-209
<正> 近年来我们从事于安徽唇形科植物的研究。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标本的采集,在目前已鉴定的标本中,确认为安徽省地理分布新记录的有三个属(Schnabclia Hand. -Mazz., Bostrychanthera Benth., Kinostemon Kudo) 9个种(其中包括前三个属中的三个种)。将为研究安徽植物区系和资源植物提供点资料。现整理初报如下。文后附这些新记录的植物于安徽的分布图(图1)和部分种的照片(图2)  相似文献   
999.
斜脉蝠蛾He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幼虫“黑点病”由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Brown et Smith引起。该菌在10—25℃温度范围内能正常生长,生长速度及分生孢子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和增高。该菌对酸度要求不严。百菌清烟熏剂处理5秒钟即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探讨了斜脉蝠蛾幼虫“黑点病”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