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非水介质中脂肪酶催化的手性拆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酶催化的外消旋体动力学拆分是不对称催化领域中极具吸引力且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技术。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调研,并将注意力集中于脂肪酶在非水溶剂中的应用。引用最近五年中的一些文献案例,说明了脂肪酶作为立体选择性生物催化剂在外消旋体拆分中的多样化功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92.
Two new triterpenoids, octanordammar-1,11,13(17)-trien-17-ol-3,16-dione (1) and lup-12-en-15α,19β-diol-3,11-dioxo-28-oic acid (4), as well as 13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Rosaceae).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相似文献   
93.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698-698
Epothilone是由某些细菌如黏细菌(Myxobacterium)、黏球菌(Myxococcus)、纤维堆囊菌(Sarangium cellulosum)产生的酮类化合物,它能强烈抑制乳腺癌、直肠癌等细胞株,其抗癌机制与名的紫杉醇(taxol)相类似。从230L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可提取46g epothilone,把该产物归为抗肿瘤抗生素之行列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对近年来有关环境因子与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和概括。本文主要包括3类挥发性化合物。(1)异戊二烯是由叶绿体产生并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的C5化合物。(2)单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环状或非环状的C10化合物,它在植物体内合成后首先贮存于体内的特殊结构中(如树脂道、油腺),然后由此通过气孔向大气中释放。(3)含氧挥发性化合物以各种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它包括醇、醛、酮、酯和有机酸。本文的重点是前两者, 主要阐述了二方面内容:(1)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机理。(2)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胁迫、营养、CO2浓度、空气湿度)及植物的发育阶段、机械损伤和昆虫取食等对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合成与释放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5.
一种新的肉苁蓉甙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单介绍了一种从肉苁蓉中提取得到肉苁蓉甙类化合物的方法,避免了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便于工业化应用,同时还可获得纯度较高有甜菜碱。  相似文献   
96.
植物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化学防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植物次生合物防卫植食性哺乳动物食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的次生化合物主要为酚类、萜类及含N类化合物,植物对动物觅食的化学防卫对策以次生化合物的各类而有差异,次生化合物通过对动物的食物摄入、消化、代谢,以及敏殖活动的效应,以抵御动物的觅食。将植物化学防卫与动物适应对策相结合,探讨动物-植物协同进化模式,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的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本文综述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状况和各种环境条件对植物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对氧磷酶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氧磷酶是酯酶的一种,可能和人类的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研究证实,对氧磷酶还具有对抗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及降解有机磷化合物类神经毒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从云南民间草药短瓣花(Brachystemma calycinum D.Don)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到6个化合物,包括5个含氮化合物及1个可能的人工产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为短瓣花苷A(brachystemoside A,1),L- 焦谷氨酸甲酯(methyl L-pyroglutamate,2),腺嘌呤核苷(adenosine,3),2-吡咯甲酸(2-minaline,4),吡咯-2-羧酸-3'-糖酯(3'-furfuryl-pyrrole-2-carboxylate,5)及α-D-乙基葡萄糖苷(ethyl α-D-glucopyranoside,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0.
Rabdoepigibberellolide是日本学者越智雅光 (Ochi等 ,1 982 )从日本产四国香茶菜〔Isodonshikokiana (Makino)Hara〕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也是迄今为止从香茶菜属 (Isodon)植物中得到的唯一一个具 6 -表 -对映 -赤霉素烷 ( 6 -epi-ent-gibberellane)型的新奇二萜化合物 ,经NMR波谱测定和X -射线衍射分析 ,其结构如图 1所示。但基于当时的条件 ,未能对其1H和13 CNMR的数据进行全指定。我们研究组于 1 992年从河南省新县产毛叶香茶菜〔Isodonj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