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福建石荠Ning属植物花粉和果皮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子福建省的石荠Ning属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和果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3种植物花粉微形态特征比较相似;果皮微形态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且性状较稳定。石荠宁属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是该属分类与研究中不同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92.
运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于福建省的石荠苧属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和果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3种植物花粉微形态特征比较相似;果皮微形态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且性状较稳定。石荠苧属果实表皮微形态特征是该属分类与系统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93.
早在1958年,Sudbury就讨论过成岩压扁作用对单笔石的影响。嗣后,Briggs和Williams(1981),Williams等(1982)也讨论过这种作用对叉笔石类(dicellograptids)和双笔石类(diplograptids)的影响。陈旭(1984)专文讨论过单笔石的形态分类问题。本文作者在此仅提供某些单笔石孤立标本与其薄膜或内模标本两者之间观察到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蜡切片的扫描电镜观察法有其独到之处:集光镜和扫捕电镜特长于一体,在大量的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的基础上,挑选具有研究线索的切片,采用此法转移到扫描电镜下作高分辩研究,既可普查切片全貌,又可处得切片中亚微结构的三维图像,这对结构的准确分辩十分有利,且便于作连续切片观察。本文简要介绍这一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5.
4种香薷的花粉和果实形态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4种香薷的花粉和果实形态扫描电镜比较观察胡珊梅范崔生(厦门市药品检验所厦门361012)(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南昌330006)关键词香薷;江香薷;花粉;果实;扫描电镜THE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OFPOLLENANDFR...  相似文献   
96.
稻虱缨小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稻虱缨小蜂触角上共观察到毛形感器(Ⅰ,Ⅱ型)、板状感器、捧状感器、剑状感器和蒲姆氏鬃感器等五种感器.而雄性触角上则缺少毛形感器Ⅱ型和棒状感器。各类感器的数量和分布在两性间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7.
一个新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的发现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轮选可育株衍生的后代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株,即P740不育材料。在P7 40不育材料第1、2、3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4:1、 7:5和15:13。在第2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产生的40个株系中,7个株系的育性分离比是15:1,33个株系是3:1,二者约分别占1/7和6/7。以上结果表明,P740是一个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材料。本文提出了计算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分离比率的公式。 Abstract:A male sterile material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 derived from a fertile plant in the population of recurrent selection.The ratios of fertile to sterile plants in three sib-mating of the male sterile material with fertile plants were to 4:1,7:5 and 15:13,respcctively.In the 40 plant lines derived from the fertile plants of second sib-mating population,33 lines approximated to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3(fertile):a double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e material.A genetic pattern for calculation of fertile segregation in sib-mating progenies of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e material was advan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8.
金花茶组植物花粉扫描电镜研究(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具有种属特异性。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报道了金花茶组8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类型、脑纹状纹饰(蠕虫状纹饰)类型及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三大类型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可为种间分类及演化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乌鲁木齐河源区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生长的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叶尖细胞表面的小孔、乳突、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为高山冻原区苔藓植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透明,但形态各异,细胞比叶片细胞长,干时细胞壁有的收缩凹陷,有的并不收缩,细胞壁表面有不规则细纹及细小的颗粒;叶尖在干时边缘内卷或拧卷、细胞壁厚、表面有较多的小孔,这些特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抵御长期寒冷、反射太阳辐射对其伤害而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叶尖的类型对苔藓植物科、属级的分类意义不大,但其微形态如叶尖顶端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形状、数目、细胞壁的凹陷程度以及其上角质层纹饰、乳突、粗疣及小孔等微形态结构特征,在同属的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生命科学研究》2016,(3):230-23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齿缘刺猎蝽(Sclomina erinacea Stal)成虫触角及前足跗节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齿缘刺猎蝽触角5节,由柄节、梗节和3个鞭节构成,梗节最短;雌、雄虫前足跗节均为3节。触角上共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各有两种类型,刺形感器有3种类型。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前足跗节上仅存在刺形感器,该感器在雄虫前足跗节上的分布较雌虫密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