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5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41.
烟盲蝽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  王孟卿  胡月  陈红印 《昆虫知识》2012,49(3):631-635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Reuter)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是蔬菜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利用扫描电镜对烟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烟盲蝽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外侧面。触角感器共有9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仅见于雌性触角,其他8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类型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明确茶谷蛾成虫触角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形态结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各类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茶谷蛾触角上共分布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2种亚型)、鳞形感器、刺形感器(2种亚型)、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4种亚型)、舌形感器。【结论】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雌雄蛾感器种类相同,但在感器亚型和数量上,雄蛾多于雌蛾。研究结果将为茶谷蛾通讯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3.
昆虫病原真菌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侵染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是粉虱的重要病原真菌,可用于世界性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生物防治。本文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发现1-3龄幼虫易受真菌侵染,其中以2龄幼虫的侵染率为最高,达到98%;侵染率随处理时间延长、接种浓度增加而增大;被侵染粉虱幼虫死亡通常发生在处理后的下一个龄期。本文还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粉虱座壳孢侵染烟粉虱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生孢子在昆虫体表萌发、形成芽管后可产生附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随后菌丝在昆虫体内形成,着胞或直接侵入表皮,昆虫节间膜等薄弱处是其侵染的主要部位如湿度足够高,菌丝穿出体表产孢再侵染新害虫。  相似文献   
144.
拮抗菌Pichia membranefaciens与病原菌Rhizopus stolonifer在桃果实伤口处的拮抗作用 万亚坤 田世平*  相似文献   
14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35-642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桔小实蝇本地寄生蜂长尾全裂茧蜂 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 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尾全裂茧蜂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共 49-52小节。在触角上共有 8种感器,分别为 Bhm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嗅孔。毛型感器是主要感器,数量多且分布广,其次为板形感器。除了腔锥形感器 Ⅱ外,雌雄蜂没有明显的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46.
白杨派新无性系气孔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守仁  高荣孚 《生态学报》1998,18(4):358-363
采用液氮现场固定叶样,扫描电镜直接观察(照相)结合气体交换测定白杨派2个新无性系气孔形态,分布,日变化,导度及非均匀关闭等情况,结果表明,三倍体无性系在气孔形态指标上比二倍体无性系大,但密度相反,无性系ZH4的气孔对环境的敏感程度比无性系BL1大,依据气孔开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笔者提出一个修正的光合过程中计算叶肉细胞间CO2浓度值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7.
尹丹丹  苏上 《西北植物学报》2024,44(8):1312-1320
【目的】探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雌、雄株差异,为该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0份山桐子(雌、雄株各半)叶片进行微形态观察,测定12个气孔相关性状,并分析样品间的异同。【结果】(1)山桐子雌、雄株叶片的表皮毛、细胞形态、气孔特征及蜡质式样相似,其下表皮密布的类锥形纤维体型蜡质纹饰,鲜见于其它植物类群。(2)山桐子雌株叶片的气孔大小(长度、宽度、面积及周长)及密度相关参数均略大于雄株;雄株叶片的气孔开口相关参数(孔隙宽度、开口面积及气孔开度)均略高于雌株;但所有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 > 0.05)。(3)多数气孔性状彼此显著相关,而气孔密度与其它性状关联较弱,可能受到相对独立的遗传调控。【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山桐子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其类锥形纤维体型蜡质式样可作为种质评鉴的关键依据,其气孔性状参数可为童期种苗的性别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8.
多斑岭鳅(Oreonectes polystigmus)是营洞穴生活的鱼类,嗅觉器官在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鱼类标本馆的4尾多斑岭鳅标本进行解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斑岭鳅嗅囊上皮超微结构,以期了解嗅觉器官适应洞穴黑暗环境而产生的形态适应。多斑岭鳅的嗅囊呈椭圆型,嗅囊长径平均为2.27 mm,嗅囊长径与眼径比平均为1.36,揭示其为"嗅觉"鱼类。其嗅轴为直线型,嗅囊腔内对称紧密排列2排嗅板,嗅板数为22~24个。单个嗅板呈卜状亚型,舌状突起较发达。观察发现,非感觉纤毛连续广布在嗅板各个部位,但在嗅板近嗅轴处较少,此处裸露的表皮多褶皱,其上分布很多细微小孔。感觉纤毛主要分布于非感觉纤毛分布较稀疏的地方。上皮表面微绒毛多,一般在非感觉纤毛下,前后两端嗅板上的微绒毛数量相对较少。多斑岭鳅嗅囊水动力机制应属嗅上皮纤毛运动机制。嗅孔分布不均,中间嗅板上的嗅孔较嗅轴前、后分布的嗅板为多,同一嗅板上近嗅轴处的嗅孔最多。由于纤毛分布不均,嗅上皮可分为裸露区和非裸露区,一般裸露区和非裸露区边界清晰,嗅轴上非感觉纤毛和微绒毛主要分布在非裸露区的凹槽里。嗅轴和嗅板近嗅轴处裸露区面积较大,嗅轴裸露区上皮被一系列的连续的微脊切割成多边形,多边形内具有许多隆起与小孔。嗅轴处正是嗅囊中水流回流的区域,为感受水中气味的重要位置,推测与洞穴生活的习性有密切关系。多斑岭鳅嗅囊形态属于G型,这类鱼类其嗅觉功能在鱼类生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近缘的地表种相比,多斑岭鳅具有较多的嗅板数目、较多数量感觉纤毛和微绒毛,且其嗅囊长径与眼球径比值大于1,这些都揭示了其为"嗅觉"鱼类,表现出了对洞穴黑暗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9.
乌鲁木齐河源区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生长的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叶尖细胞表面的小孔、乳突、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为高山冻原区苔藓植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透明,但形态各异,细胞比叶片细胞长,干时细胞壁有的收缩凹陷,有的并不收缩,细胞壁表面有不规则细纹及细小的颗粒;叶尖在干时边缘内卷或拧卷、细胞壁厚、表面有较多的小孔,这些特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抵御长期寒冷、反射太阳辐射对其伤害而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叶尖的类型对苔藓植物科、属级的分类意义不大,但其微形态如叶尖顶端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形状、数目、细胞壁的凹陷程度以及其上角质层纹饰、乳突、粗疣及小孔等微形态结构特征,在同属的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0.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雄蛾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小地老虎雄蛾触角为双栉状(端半部为丝状),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82~92节鞭节组成.在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腔形感器、 耳形感器、B(o)hm's氏鬃毛7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