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赵建国  杨奇华 《昆虫知识》1990,27(3):139-140
<正> 许多植食性昆虫在宿主植物上选择产卵的行为受产卵拒避物质的影响,通常认为信息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中,对存在于植物中的信息素报道较多。1980年Renwick等最先报道了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Hübner)幼虫粪便对成虫产卵的拒避作用,1985年Hilker,研究证明,棉  相似文献   
72.
棉铃虫蛹期血淋巴的蜕皮甾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为止仅在少数几种昆虫中研究过蛹期的蜕皮激素。关于蜕皮甾类的性质分析,结果也颇不一致。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薄层层析、高压液相色谱及质谱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蛹血淋巴内的蜕皮激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物理-化学方法证明蛹血淋巴内存在二种蜕皮甾类:蜕皮酮和20-羟基蜕皮酮。2.蛹期蜕皮甾类滴度呈一宽峰,高峰出现在化蛹后的第5天(3435ng/ml)。3.在高峰时,蜕皮酮与20-羟基蜕皮酮的比例为1:3.57,说明20-羟基蜕皮酮是主要的蜕皮甾类。4.比较雌雄两性蛹的蜕皮甾类滴度,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棉铃虫中影响成虫发育的主要激素是20-羟基蜕皮酮而不是蜕皮酮。  相似文献   
73.
桂花叶蜂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6,(4):300-304
桂花叶蜂是桂花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嫩叶,对桂花树造成严重损害。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一次。以老熟幼虫于土内作茧越冬。孤雌或两性生殖。幼虫期五龄,预蛹期长达270多天。试验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5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4.
罗汉果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4,(2):177-179
<正>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植物,果实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广西为罗汉果之乡,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广西罗汉果生产发展较快,害虫也随之发生。部分害虫如罗汉果实蝇、白蚁、蟀蟋等分布广为害严重,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而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于罗汉果害虫方面的报道。为了有利于生产,我们曾到广西主要产区调查、采集罗汉果害虫。部分害虫还作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采集到的7个目15个科25种罗汉果害虫名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挥发物在蝴蝶种内识别、交配繁衍等过程中作用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美凤蝶Papilio memnon成虫虫体挥发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探索蝴蝶虫体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的组成成分在求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美凤蝶雌雄成虫的虫体挥发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羽化后的雌雄蝶可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炔烃类、芳香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等12类挥发物,其中芳香类、酯类、酸类在羽化后均有出现。交配前,雌雄蝶挥发物分别有14种和16种,其中14种为共有,而以反-2-辛烯醛(雌:59.88%,雄:77.99%)和2-甲基烯丙醇(雌:14.47%,雄:8.42%)相对含量较高。交配时,雌雄蝶挥发物分别增加到24种和21种,其中20种为共有,优势挥发物除反-2-辛烯醛(雌:53.75%,雄:39.62%)和2-甲基烯丙醇(雌:9.36%,雄:11.04%)外,还包括1-二十醇(雌:10.46%,雄:21.13%)。另外,雌蝶交配时有4种特有挥发物(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而雄蝶仅1种(β-石竹烯)。然而,一旦交配后,以上优势挥发物与交配时雌雄蝶特有挥发物均未检测到。推测2-甲基烯丙醇、反-2-辛烯醛和1-二十醇可能在美凤蝶种内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而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和β-石竹烯则可能在求偶交配期间具有增强雌雄个体识别或相互吸引等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一种鉴别斜纹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一种通过外部特征,快速判断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蛹、成虫性别的方法。蛹期的主要判断标准为雌雄生殖器官的差异分布:雄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处平滑,外生殖器分布于第9腹节腹面中央,为连接两半圆状瘤状突起;雌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线处不平滑,外生殖器为紧挨第8腹节。综上所述,可以以第7、8腹节分界处是否平滑以及是否有突起作为判断雌雄的标准。成虫期雌雄鉴别则表现在外观和结构上的差异:雄蛾翅面斑纹的外缘线与外横线之间有一明显的灰蓝色条纹,雌蛾则没有,雄蛾腹部狭长且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腹部较为浑圆,末端毛簇较短。以此标准所建立的斜纹夜蛾雌雄的快速鉴别方法,对于识别田间性比、预测种群动态,斜纹夜蛾人工养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对辉蝽Carbula humerigera(半翅目:蝽科)的成虫进行了重新描述,提供了辉蝽雌雄两性的外生殖器,包括雄虫的阳茎、抱器及雌虫受精囊的绘图或照片。  相似文献   
78.
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及橘园成虫诱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柑橘大实蝇是柑橘类果树上的重要害虫。预测该虫的羽化出土进度、掌握成虫发生动态是指导橘同成虫期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在25℃恒温、室内常温和室外网室3种条件下饲养柑橘大实蝇的蛹,以逐日观察成虫羽化出土数量;在重庆武隆、四川江油等5个地区共设置240个麦克菲尔(MePhail)诱集器,以糖酒醋液和水解蛋白为诱饵诱集成虫,得到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的逐日数量和橘园成虫诱集的逐期数量。【结果】用逻辑斯带模型拟合成虫羽化出土和橘园成虫诱集动态,结果表明,成虫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为4月25日、28日和30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6d;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分别为5月3日、7日和10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8d;在室外网室条件下分别为5月8日、14日和18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11d;橘园诱集成虫分别为6月2日、14日和26日,盛期的持续时间为25d。【结论与意义】随着羽化期温度的提高,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期提前,历期缩短,羽化整齐。虽然网室成虫羽化和橘园成虫诱集都处于室外条件,但后者的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比前者分别迟了36、30和22d。因此,建议采用室外网室饲养蛹的方法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发生期,若仅凭橘园诱集成虫的数据,因其滞后性十分明显,对指导柑橘大实蝇成虫防治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9.
大头金蝇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大头金蝇幼虫、蛹、成虫干粉水分含量分别是6.83,2.07和3.70%,干体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3.72,76.81和70.54%,粗脂肪分别为16.43,12.82和7.23%。蛋白质中氨基酸总量百分比分别为56.39,55.61和59.12%,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的48.34,53.08和43.9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E/N)分别为0.94,1.13,0.81,E/T为3.22,3.54,2.93。大头金蝇幼虫、蛹、成虫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依次是68.1,61.9和65.9%。含有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但没有检测到有毒重金属镉(Cd)、铅(Pb)。大头金蝇与鱼粉、舍蝇幼虫、柞蚕蛹相比,营养成分指标较高,属于理想的昆虫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80.
在饲养笼内分别饲喂枹栎(Quercus serrata Murray)幼果、枹栎嫩枝、清水和10%蔗糖水,以不饲喂任何食物为对照,研究营养补充对枹栎象Curculio haroldi Faust成虫寿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枹栎象的个体大小和性别对其寿命是否有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不同营养对枹栎象的寿命有显著影响,其中10%蔗糖水组的寿命最长,是其他营养组的3~4倍。另外,虫体大小(即体长)对枹栎象寿命也有显著影响,且雌虫寿命一般比雄性略长,但性别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营养品质和虫体大小可显著影响枹栎象寿命,进而影响其繁殖以及对寄主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