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1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为了评估目前常用的去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成分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 的效果, 我们在献血员中筛选获得HCMV-IgG、pp65 皆阴性的血液,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 将HCMV 感染的人成纤维细胞与PBMC 共培养, 感染HCMV 的PBMC 经抗人成纤维抗体和抗CD45 磁珠2 次分选纯化后, 将CD45 + 单核细胞加回原全血中, 建立HCMV 潜伏感染的模型, 再用去白细胞滤器过滤。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PCR) 定量测定过滤前、后血液样本中的病毒载量, 残留成纤维细胞所含的HCMV 通过定量反转录PCR( RT - PCR) 扩增脯-4-羟化酶exon12a mRNA 来校正。结果显示, 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后, 每单位( 200 ml) 全血血液中, 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 98% 。全血中平均HCMV 病毒载量从3 742 拷贝/ μl 降至22. 57 拷贝/ μl, 降低2. 50 log10 , 说明去白细胞滤器虽然可明显减少全血中HCMV 病毒的载量, 但并不能完全去除病毒。  相似文献   
992.
儿童单纯肥胖症血清瘦素、脂联素相关性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单纯肥胖症患儿血清中瘦素、脂联素水平,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标准选取40名患儿,男女各20名,选取20名年龄、性别类同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及男女两组之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症儿童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症发病密切相关,对儿童肥胖症的发展趋势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脂联素、瘦素素水平是肥胖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通过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获得了胚胎干细胞样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like cells,ES样细胞).这些研究表明小鼠精原干细胞不仅具备特异分化为精子的干细胞潜能,而且具备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分化为三胚层的多向分化潜能.因此.这将有助于研究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延伸至人类精原干细胞,也将为再生医学获取特殊的胚胎干细胞样细胞或特异分化的精子细胞开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硝酸甘油对对裸鼠胰腺癌皮下成瘤的抑制作用及对瘤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α,HIF-1α),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π)的表达影响.方法:40只6-8周的18-22g的BALB/c裸鼠双侧腹股沟皮下注射胰腺癌PANC-1细胞成瘤,瘤体超过150mm3后随机分组,干预组用硝酸甘油帖剂干预,对照组贴安慰剂,并分别绘制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瘤裸鼠中瘤体组织中HIF-1α、P-gP和GST-π的表达.结果:32例裸鼠成瘤,成瘤率80%,干预28天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瘤体大小分别为1550.4±148.6mm3和750.6±71.2mm3.16只对照组瘤体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12例(75%),P-gp阳性表达10例(62.5%),GsT-π阳性表达8例(50%).在16例干预组裸鼠瘤体组织中HIF-1α、P-gP、GST-π阳性表达分别是11例(68.8%),8例(50%),7例(43.8%).结论:特定剂量硝酸甘油对裸鼠皮下成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HIF-1α及P-gp、GsT-π的表达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系DLK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itting时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进行DLK1水平的检测.培养K562细胞,用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其分化,观察DLK1在红系分化中的变化.结果:K562细胞DLK1mRNA、蛋白水平存在明显表达,HL-60细胞DLK1则不表达.通过RT-PCR检测了hemin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各时间点DLK1mRNA的变化,显示随着K562向红系分化,DLK1mRNA的水平逐渐下降.结论:K562细胞表达DLK1,HL-60不表达DLK1.DLK1基因可能参与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过程,可能抑制其分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以Smad4基因为靶标构建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Smad4核酸序列及SiRNA设计原则,用AmbionRNAi在线软件,筛选得到2个19 bp片段为靶序列,合成两端带有Bam H 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发夹结构寡核苷酸序列,经过退火,将此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SilencerTM3.1-H1 neo vector中,构建成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验证.脂质体介导转染人原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细胞克隆,并用RT-PCR检测Smad4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SilencerTM3.1.H1 neo-Smad4 shRNA表达载体克隆,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序列一致.RT-PCR结果显示转染shRNA1、shRNA2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内Smad4 mRNA水平均降低,其中以pSilencerTM3.1-H1-Smad4 shRNA1更为明显(P<0.01).结论:构建P-Smad4 shRNA袁达载体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的RNA干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脂蛋白脂酶是脂质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是血浆中清除甘油三酯的限速酶,主要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核心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使得机体能够利用由食物摄取和肝脏合成的脂肪,同时释放出脂肪酸和单酰甘油.脂蛋白脂酶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脂代谢紊乱,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痛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相关.本文综述了脂蛋白脂酶的结构、功能、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血脂和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8.
1998年,Thomson等成功分离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系为研究再生医学和人类早期发育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通过转染人类ES细胞进行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为研究人类ES细胞在细胞及基因治疗中潜在的治疗用途提供了基础.本文综述了人类ES细胞外源基因转染方法及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9.
众所周知, 鞘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随着鞘脂在动物和酵母中的深入研究发现, 鞘脂及其代谢产物是一类很重要的活性分子, 它们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许多重要的信号转导过程。鞘脂在植物中的研究最近几年才开始, 植物鞘脂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最近的研究发现, 鞘脂及其代谢产物在植物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信号分子作用。该文详细总结了鞘脂在植物中的结构、代谢途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并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对植物鞘脂的功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降低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的生产成本,结合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就bFGF在转基因苜蓿中的表达进行了探索.将bFGF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Ⅱ21中,获得了含有bFGF基因的植物表达pBIcbFGF,再将pBIcbFGF利用冻融法转到农杆菌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基因转化保定苜蓿,转基因苜蓿在TM-1培养基+20 mg/L卡那霉素(Kan)+200 mg/L特美汀(Tim)中诱导分化,在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通过PCR检测、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外源基因已经在苜蓿中成功表达.获得含有目的蛋白的阳性植株.为苜蓿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bFGF奠定了理论及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