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6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本研究旨在明确钙调磷酸酶肌小节结合蛋白2(myozenin2,MYOZ2)的组织表达特性,阐明其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集180日龄马身猪、60日龄ICR小鼠、35日龄罗斯肉鸡和12月龄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和肝组织,检测MYOZ2基因mRNA表达。结果显示,MYOZ2基因在所检测的物种中表现出相似的组织表达规律,在背最长肌表达量最高,皮下脂肪与肝组织低水平表达。在C3H10T1/2细胞中沉默MYOZ2基因后,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脂关键基因PPARγ、FABP4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PPARγ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油红O染色发现,沉默MYOZ2基因后脂滴数明显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利用qRT-PCR技术检测沉默MYOZ2基因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SCD、FASN、SREBP1、NR1H3、DGAT1、PNPLA2、HSL、CES1、CPT1等的表达,结果显示,SCD、FASN、SREBP1、PNPLA2、HSL极显著下调(P<0.01),NR1H3显著下调(P<0.05),DGAT1表达下调但差异不显著,CES1、CPT1显著上调(P<0.05)。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MYOZ2相关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发现MYOZ2可能通过肌联蛋白帽(Titin-cap,TCAP)与PPARγ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成脂分化。沉默TCAP基因,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成脂关键基因PPARγ、FABP4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PAR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油红O染色发现,沉默TCAP基因后脂滴数明显增多,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利用qRT-PCR技术检测沉默MYOZ2后TCAP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沉默MYOZ2后TCAP的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综上所述,MYOZ2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在皮下脂肪和肝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此外,MYOZ2可能通过MYOZ2-TCAP-PPARγ途径影响成脂关键基因PPARγ和FABP4的表达,进而调控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SCD、FASN、SREBP1、NR1H3、DGAT1、PNPLA2、HSL、CES1、CPT1,在成脂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658 nm低能量激光照射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通过658 nm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观察能量密度为1.86 J/cm2和3.72 J/cm2激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效应、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结果:1.86 J/cm2和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效应.3.72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可提高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能量密度为1.86 J/cm2的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72 h后,细胞中纤维连接蛋白分泌量增加.结论:658 nm低剂量激光照射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适量的低剂量激光照射人牙周膜细胞可促进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鼠源PLEKHA1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探讨PLEKHA1过表达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PLEKH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其编码区序列,酶切后插入pCDH载体,在293FT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用获得的高滴度慢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建立能稳定高效表达PLEKHA1的RAW264.7细胞系;在此基础上,观察PLEKHA1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经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后,构建了鼠源PLEKHA1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免疫印迹检测,RAW264.7细胞中PLEKHA1的蛋白表达提高近30倍;同时,发现PLEKHA1的过表达影响RAW264.7细胞的迁移。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小鼠PLEKHA1的RAW264.7细胞系,PLEKHA1过表达降低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插入取材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1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刷插入组织中取材法进行肺癌的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刷常规刷检取材法进行肺癌的诊断。结果:经X。检验发现,观察组患者肺癌的检出率为89.9%,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肺癌的检出率(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检出构成比与对照组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的检出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刷插入取材法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检出率,在肺癌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董淑凤  史久慧  王屹博  丁超  杜杰 《生物磁学》2013,(36):7021-7024
目的:骨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所导致的持续高血糖对于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及在此分化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机理仍不明了,现拟通过体外成骨诱导环境,观察高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hMSC在5.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6天,使用cck一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MSC在两种糖浓度下成骨诱导28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半定量检测,对比各组成骨分化活性;在两种糖浓度成骨诱导液中加入10ng/mlbFGF,使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OCN、OPN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糖较正常糖浓度细胞增殖率下降,ALP活性降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量减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25mmol/L组OCN、OPNmRNA表达量低于5.5mmol/L组,加入bFGF后,25mmol/L组仍低于5.5mmol/L组,与未添加bFGF同葡萄糖组比较表达增加。结论:高糖使hMSC增殖能力下降,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ALP活性降低,成骨相关基因OCN、OPN表达量下降,证明了高糖对hMSC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加入bFGF后,改善了高糖对hMSC的抑制作用,提示糖尿病条件下高糖的存在是导致hMSC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同时初步证明了bFGF参与了成骨分化的过程,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骨结合形成相关机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李发成  李夏玄  王岩  王燕  于瑾 《生物磁学》2013,(25):4936-4939,4916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和对照组35例(单用丙泊酚麻醉)。观察分析各时点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Ramsay评分:对照组6分的例数为22例(62.9%),观察组为3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为(334.5±54.6)mg,对照组为(463.2±6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满意度:观察组为92.1%,对照组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啶靶控静脉麻醉安全有效,效果显著,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97.
秦明杰  刘一浓  牟颖  卢映蓉  吴飞 《生物磁学》2013,(24):4624-4626
目的:使用乳液法制备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电纺纤维,研究其外观形貌和机械强度等物理性能,以及制备过程中NGF活性的变化,纤维中NGF的担载量和纤维体外释放动力学,评价其能否成为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为进一步将NGF电纺纤维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将NGF水溶液分散于PLLA溶液,通过W/O乳液法制备静电纺丝缓释纤维,对纤维的外观形貌等物理性能等进行表征,使用Elisa方法测定制备过程中NGF活性的保持以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结果:NGF电纺纤维具备类似细胞外基质(ECM)的良好外观形貌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其中NGF活性保持19.58%士6.05%,体外有效释放11天。结论:本文制备的乳液法NGF电纺纤维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能够持续缓释有效剂量的NGF,适合作为神经修复材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纤维二糖水解酶I(CBHI)是生物降解纤维素的一种重要的外切酶,它作用于纤维素分子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纤维二糖水解酶由3个部分组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结构域,作用为锚定纤维素的纤维素结合域以及连接这两个结构域的一段短肽。已知催化结构域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7(GH7),纤维素结合域属于糖类结合模块家族1(CBMl)。为进一步探索CBHI编码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依据CBHI的结构域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并鉴定CBHI编码基因并据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序列的平均长度为1776bp,平均GC含量为57.64%,平均转换颠换比为0.71,平均遗传距离为0.424。得出结论CBHI编码基因只存在于真菌中,是一个相对活跃的基因,它的进化与物种的进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肠道菌群多糖利用及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昭曦  王禄山  陈敏 《微生物学报》2021,61(7):1816-1828
宿主与肠道共生菌之间存在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肠道共生菌可以代谢宿主自身不能消化的多糖。进入肠道内的多糖是影响肠道共生菌生理状态和组成的重要因素,这些多糖主要来自饮食和宿主的粘膜分泌物。人类饮食中含有几十种不同的膳食多糖,其中大多数不能被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的酶降解,并进入大肠,供肠道共生菌利用。肠道共生菌将这些不易消化的多糖转化为短链脂肪酸,作为大肠细胞和其他肠道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除此之外,短链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肠道共生菌对进入肠道内的多糖具有不同的偏好性,表明摄入膳食多糖是一种可以直接影响肠道内共生菌物种平衡的策略。因此,研究肠道菌群的多糖代谢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肠道共生菌的组成、利用进入肠道内多糖的机制,以及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潜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代表性的肠道共生菌如拟杆菌和双歧杆菌利用多糖的途径及特征。  相似文献   
100.
朱伟峰  陈露  王芳  胡波  陈萌萌 《微生物学报》2021,61(10):3264-3275
巴氏杆菌(主要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引起多种动物疫病(巴氏杆菌病),同时也引起人类感染发病。[目的] 研究巴氏杆菌糖酵解酶对宿主细胞(兔肾细胞)和两种常见分子[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Plg)]的黏附作用。[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糖酵解酶进行表达并纯化及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菌体表面蛋白定位检测、黏附与黏附抑制等实验探究巴氏杆菌糖酵解酶的黏附作用。[结果] 菌体表面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除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外的7个糖酵解酶在多杀性巴氏杆菌表面存在。这7个糖酵解酶均能黏附兔肾细胞,但仅有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多克隆抗体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黏附宿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Far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9个糖酵解酶均能结合宿主Fn和Plg。招募抑制实验结果显示磷酸葡萄糖异构酶、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抗体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Fn和Plg都有抑制作用,磷酸果糖激酶、丙糖磷酸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激酶抗体仅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结合Fn或Plg有抑制作用。[结论] 多杀性巴氏杆菌糖酵解酶成员葡萄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醛缩酶、丙糖磷酸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在多杀性巴氏杆菌黏附宿主细胞或分子过程中发挥作用。该研究的完成将加深巴氏杆菌病分子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标识筛选、新型疫苗创制和药物靶标筛选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