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9篇
  免费   1398篇
  国内免费   206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84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Liu W  Lü P  Su K  Yang JS  Zhang JW  Dong ST  Liu P  Sun Q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在4个不同区域(山东农业大学、汶口、兖州和莱州)设置22500、45000、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112500株.hm-2密度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分别为19132和36965kg.hm-2,与22500和67500株.hm-2密度相比,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72%和48%,生物产量分别增加了152%和112%.两品种单株叶面积、最大花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大而显著提高.收获指数与粒叶比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当密度超过67500株.hm-2时差异不显著,表明高密度条件下玉米通过增加群体库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2.
盐胁迫对三角叶滨藜根选择透性和反射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oagland溶液培养的三角叶滨藜幼苗为材料,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和压力室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三角叶滨藜根的质膜透性、离子吸收和根系反射系数,分析其抗盐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三角叶滨藜根细胞质膜透性增大、根系反射系数减小;盐胁迫导致三角叶滨藜根系对K+的总吸收量减少、对Na+的总吸收量增多,但对Na+的相对吸收量减少、对K+的相对吸收量增加.盐胁迫条件下,三角叶滨藜根系对离子吸收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而根系反射系数的减小有利于根系用较小的负压力吸收水分,减小木质部空化的危险.说明三角叶滨藜具有较高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决明基因型的耐铝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eng XL  Ye HL  Xu GZ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98-2003
在铝浓度120 mg·L-1条件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40个决明品种(系)对铝毒的反应.比较了不同基因型各性状的相对耐性值及其与综合评价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株高、相对根系干物质量、相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相对根系活力可作为决明耐铝毒基因型筛选的重要指标.40个品种(系)中,86134R2、2208、3170、316、2211、2232的耐铝毒能力较强,属于耐铝毒的决明基因型,而34721R1、92985、3184的耐铝毒能力较弱,属于铝敏感的决明基因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维生素E(VE)(35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d,应用Zea Longa法、爬网格、平行木、吊绳、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观察莫诺苷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给药组(小、中、大剂量)Zea Longa法评分均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给药组(小、中、大剂量)吊绳法评分均差异极显著(P〈0.01);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评分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大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中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有改善行为学评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996.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997.
肾脏免疫区室化与肾小管间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区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观念,为人们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且有助于对临床疾病免疫机制的阐释。最近肾脏免疫系统区室化现象也已引起人们重视。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和共同通路,也与肾小管间质免疫区室的局部微环境调控密切相关,并涉及区域内树突状细胞等专职免疫细胞,以及具有免疫特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作用及相互调节,由此影响着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因此,从肾脏免疫区室化角度进一步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有助于深入分析肾脏疾病的病变过程,并可为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王德信 《生物技术》2010,20(2):20-22
目的:观察天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并分析天麻花粉育性情况。方法:采用压片法,绘制天麻减数分裂图谱,对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三种变型进行比较。结果:天麻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正常,三个变型基本一样。天麻的18个二价体中终变期构型以棒状的最多,占总二价体的77.04%;环状的次之,占18.15%;十字构型形的最少,占4.81%。通过碘-碘化钾染色,天麻花粉的发育正常,92.8%可育。结论:麻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这与天麻具有正常的种子繁殖能力是相符的。乌天麻与绿天麻杂交品系的产生,也说明天麻在繁殖能力上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0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92.5%(98/106)的病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血病和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占59.4%)。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79.2%)。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基础病为慢性肾病、COPD和血液系统疾病者死亡风险较大。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在我国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很常见;本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