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肝硬化腹泻肝癌腹泻及其它慢性腹泻共15例,有效率93%。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 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恐惧反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恐惧记忆阶段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小(56.64%±13.78%vs69.72%±18.10%,P<0.0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第二个正向波(P2)潜伏期也明显缩短(70.54±10.13 msvs78.46±7.80 m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恐惧条件反射的不动时间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r=0.507,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制大鼠恐惧反应,并缩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恐惧反应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提示大鼠恐惧反应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共同的神经递质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彭运梅 《蛇志》2012,24(1):34-35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站行LeeP手术治疗的慢性官颈炎患者15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持续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电波刀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CHF大鼠模型。于右肾动脉分支处上方缩窄腹主动脉至0.6mm,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12周后行一般情况观察,超声心动图及血液动力学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计算心脏肥厚指数,HE及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综合评价CHF大鼠心功能。结果:与假手术及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模型组术后12周均出现进食减少、精神萎靡、少动、被毛无光;IVS、LVPW、LVM、LVEDD、LVESD、SV显著增加,EF、FS显著降低;HR显著增加;VSP、+dP/dtmax显著降低,T-dP/dtmax显著延长;LVEDP显著升高,-dP/dtmax绝对值显著降低;心脏湿重及心脏肥厚指数均增加;病理结果表明CHF模型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心肌胶原纤维增多。结论:应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可成功制备CHF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对脓毒血症并发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重点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急诊科进行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45例,测定与计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早期诊断分析。结果:在145例患者中,发生肾损伤69例(肾损伤组),发生率为47.6 %。肾损伤组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体重指数等与非肾损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伤组的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Ⅱ)评分、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都显著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肾损伤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显著高于非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BUN、Scr、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都为影响肾损伤发生的主要独立因素(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多伴随有肾损伤,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也是导致脓毒血症并发肾损伤的主要因素,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100例(116耳)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16耳中有97耳培养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6%。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4%(55/103),革兰阴性菌占41.7%(43/103),真菌占4.9%(5/10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磺胺甲唑/甲氧苄啶耐药性较高,对利福平和莫西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性均较高,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均敏感,而对酮康唑和氟康唑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这4种病原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治疗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CRF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平均每年以约8%的速度在增长。依靠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母体及机体的再生潜能在脱细胞基质支架上修复重建肾脏结构与功能,这将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一种全新的途径。而去细胞基质在组织工程、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的大量应用为解决组织器官的修复和重建等难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就目前CRF的治疗现状及、肾脏组织工程研究前景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