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7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保坤  胡朝兴  黄建利  侯茂林 《生态学报》2014,34(20):5868-5874
设置系列恒温19、22、25、28、31、34℃,测定了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褐飞虱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8℃下最短。除22℃以外,短翅型雌若虫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若虫的发育历期。(2)34℃下,褐飞虱卵未成功孵化,推测34℃是褐飞虱发育的限制性高温。不同温度下若虫的存活率为:25℃22℃28℃19℃31℃;低温主要导致低龄若虫死亡,而高温则主要导致高龄若虫死亡。(3)不同温度下产卵前期为19℃31℃22℃25℃28℃。产卵期22℃时最长。短翅型雌虫寿命随着温度降低而延长,产卵量在28℃时最大(256粒),19℃时最低(108粒)。(4)采用温度(x)与褐飞虱各生物学参数(y)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一系列关系模型;其中,卵历期(y=0.079 x2-4.462 x+70.536),若虫历期(y=0.233 x2-12.886 x+189.878),产卵前期(y=0.068 x2-3.614 x+49.88)和短翅型雌成虫寿命(y=-0.622 x+35.03)与温度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92.
黄国勤  王淑彬  赵其国 《生态学报》2014,34(18):5153-5163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西生态农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第二阶段(1978—1991年):模式创新,高产高效;第三阶段(1992—2002年):政府推动,全面推广;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模式优化,提质增效。60多年来,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改善品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人员素质、扩大国内外影响等7个方面。当前,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着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科技薄弱,人才不足;(2)经济落后,资金缺乏;(3)生态脆弱,条件恶劣;(4)技术组装不配套,理论研究不深入;(5)意识不强,措施不力;(6)规模化不够,产业化不强。为使广西生态农业今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搞好规划,完善制度;三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四是重视科技,培养人才;五是调整结构,优化模式;六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七是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八是综合配套,全面发展;九是"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良性循环;十是"四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同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真核生物的DNA以染色质形式通过逐级折叠压缩形成高级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质高级结构直接参与了真核基因的转录调控和其它与DNA相关的生物学事件,因此研究染色质高级结构对了解表观遗传学分子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研究者们针对30 nm染色质高级结构提出了两个模型:螺线管模型和Zig-Zag模型。2014年,我们利用体外染色质组装体系重建了30 nm染色质纤维,运用高精度冷冻电镜技术得到了分辨率为11?的30 nm染色质纤维的精细结构,提出了30 nm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左手双螺旋Zig-Zag模型。本文综述了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并对30 nm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以及单分子成像和操纵技术在研究30 nm染色质高级结构中潜在的应用作出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作为一种系统的、前瞻性的、基于多学科团队的管理工具,能够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FMEA的原理及其应用步骤,并概述了FMEA在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为FMEA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改进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切实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行。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不同施肥条件下0~20 cm、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施肥对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影响,且对70、156、190 bp片段所代表设施菜地土壤优势种群影响最显著.施肥对0~2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明显影响,其最大值出现在全有机肥(M)处理、为每克干土2.16×107个拷贝数,分别是对照(CK)和全化肥(NPK)处理的2.04和2.02倍.设施菜地土壤0~20 cm与20~40 cm土层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优势种群及其基因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设施菜地土壤中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大田差异明显.土壤pH值、有机质及硝酸盐含量均影响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存在与厌氧反硝化细菌亲缘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外,还存在与好氧反硝化菌亲缘关系相近的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如根瘤菌属、苍白杆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NaHCO3胁迫(300 mmol·L-1)对大洋洲滨藜、四翅滨藜和宁夏枸杞3种灌木离子吸收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HCO3浓度升高,两种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中Na+含量升高,300 mmol·L-1NaHCO3胁迫下,宁夏枸杞叶肉细胞Na+的外排增加,两种滨藜净Na+外排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洋洲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的K+含量下降,Na+/K+升高,四翅滨藜叶片K+含量升高,Na+/K+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宁夏枸杞叶片积累Ca2+减少,Na+/Ca2+高于对照,叶肉细胞Ca2+外排;两种滨藜叶Ca2+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叶肉细胞Ca2+表现为内流.在NaHCO3胁迫下,3种灌木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消除Na+毒害.宁夏枸杞叶片Na+的积累抑制了对Ca2+的吸收;两种滨藜Ca2+的内流促使细胞质中游离Ca2+增加,增加的细胞质\[Ca2+\]cyt防治质膜H+ ATPase去极化,限制K+的外排,从而维持细胞内Na+/K+的平衡,其中四翅滨藜调控Na+/K+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和停训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和去卵巢运动组,每组20只。去卵巢运动组大鼠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rain、跑道倾角5℃的跑台训练,持续训练14周时,将各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即:假手术-16周(Sham.16)和假手术32周(Sham-32)组、去卵巢-16周(OVX-16)和去卵巢-32周(OVX-32)组以及去卵巢运动(EX)和停训组(DEX)。分别在末次训练结束36—48小时内或停训16周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1)训练结束时,OVX-16组大鼠体脂重量和含量显著高于Sham-16和EX组,而瘦体含量、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Sham-16和EX组,各组其他检测指标无显著变化。(2)停训16周时,OVX-32组大鼠体重、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Sham-32组,而全身、腰椎和左右股骨骨密度以及瘦体含量显著低于Sham.32组;DEX组大鼠脂肪重量和体脂含量显著高于OVX-32组,而瘦体含量显著低于OVX-32组。结论: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改善效应在停训16周时均未能被保持。  相似文献   
998.
扫描电镜观察飞虱虫疠霉侵染水稻害虫褐飞虱(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湘  王大伟  郭恺  毛胜凤 《菌物学报》2014,33(4):819-826
稻飞虱如褐飞虱频繁威胁东亚和南亚的水稻生产。化学杀虫剂作为控制虫害的主要手段时常引发环境问题和害虫抗药性。昆虫病原真菌飞虱虫疠霉是稻飞虱的天敌,了解该菌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是开发其生物防治潜能的必要前提。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飞虱虫疠霉侵染寄主褐飞虱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观察。飞虱虫疠霉的分生孢子接触到褐飞虱体壁后可迅速萌发产生侵染性芽管,侵入虫体。经过4d左右的体内潜伏期,飞虱虫疠霉菌丝重新在寄主体表出现。最先突破坚硬体壁的部位为虫体腹部。3种特化菌丝形成于虫体表面,包括假囊状体、假根和分生孢子梗。假囊状体向虫体四周空气中伸出,很可能是帮助真菌探知周围空气湿度状况并吸收湿气用于开启新一轮的侵染循环。假根将虫尸固定在原位植株上,利于之后分生孢子梗主动弹射侵染性分生孢子感染附近健康寄主。这次观察结果显示飞虱虫疠霉具备用于稻飞虱生防的潜能,有必要开展其扩大培养和剂型化研究推进该生防菌的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999.
正土壤动物,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生活在土壤或落叶下的各种小动物的总称,包括蚯蚓、蚂蚁、线虫、蜘蛛、跳虫、螨类等很多种类。土壤动物通常能够促进枯枝落叶等自然界"垃圾"的分解,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维系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土壤螨类是土壤动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螨类是红松洼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松洼草原重要的分解者,更是守卫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昆虫学报》2014,(6):943-950
通过对罹病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5种不同真菌,探究不同营养对不同真菌生物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成虫和若虫的室内毒力。选择毒力最强的菌株,通过生物型的初步鉴定,明确高毒力菌株的种类。结果表明:所筛选的5种真菌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中菌株A26和Bbr14对烟粉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在处理后第9 d,菌株A26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最高分别达84.69%、77.62%,感染率为91.17%、88.24%,LT50为4.31 d、4.87 d;处理后第10 d对褐飞虱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7.54%、73.18%,感染率为90.13%、87.13%,LT50为4.27d、5.14 d,而菌株Bbr14的效果仅次于A26。鉴定的结果显示菌株A26为曲霉,菌株Bbr14为球孢白僵菌,曲霉的安全性有待研究,球孢白僵菌的应用技术已较成熟,有望能在防治这两类重要害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