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三叶因子1(TFF1)、热休克蛋白70(HSP70)、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PH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9例以及未复发组34例。比较两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差异,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血管侵犯及术前TFF1、HSP70、ASPH高水平是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FF1、HSP70、ASPH联合检测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明显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704、0.713、0.707。结论:术前TFF1、HSP70、ASPH与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颈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开放性手术)和腔镜组(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例数分别为37例和43例。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颈部功能、美容学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引流液总量更多(P<0.05),两组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D3+、CD4+、CD4+/CD8+下降,但腔镜组高于开放组;CD8+升高,但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3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吞咽障碍指数低于开放组(P<0.05)。腔镜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相比,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虽然延长,但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轻,同时还可减轻患者吞咽障碍,获得更好的美容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到2021年9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下肢外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急诊修复治疗,所有皮瓣都创面都Ⅰ期愈合,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血供优良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8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伤口感染、血管危象、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 %,低于对照组的27.3 %(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8.8 %(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皮瓣血供优良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状况。  相似文献   
74.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学习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思维、知觉运动和社会认知等能力的下降。PN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导致长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增加死亡风险。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药物防治效果不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参与PND的发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有望成为防治PND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PND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提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防治PND相应的举措,为临床防治PN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控下的肠息肉摘除术(LMCP)治疗效果,比较LMCP肠息肉摘除术对比常规肠镜下息肉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所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试验组使用腹腔镜监控下结肠镜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单纯使用肠镜行息肉切除术。所有病人均观察并记录其预后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82例病人,男53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岁。息肉平均大小为2.0 cm。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次通便时间分别为13.2 h和24.5h,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风险比为1.81,95%置信区间为[1.13-3.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4.5天和8.0天,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风险比为4.15,置信区间95%CI为[2.40-7.18]。结论:LMCP术对病人具有显著的获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更安全。因此,LM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创伤更小,住院周期更短,是息肉切除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玻璃体切割术是眼科手术中比较复杂精细显手术,主要应用于治疗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浑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本文主要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总结作者所在科室多年来护理眼外伤患者的临床经验,对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75例(75只眼)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进行悉心的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用药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特殊卧位的指导,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后视力提高57例(76.0%),视力不变13(17.3%)例,视力下降5例(6.7%),28例眼内异物患者均经手术顺利取出异物。相关手术并发症经医护人员的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满意度达98%以上,医生满意度达100%。结论: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胃癌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传统的开腹胃癌手术仍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好,近期疗效佳等优势。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早期胃癌的手段。本文就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ESD分别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将逐渐代替开腹手术,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手术术式治疗涉及桡骨远端的骨肉瘤的手术适应症选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 年-2014 年我院收治的涉及到桡骨远端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共8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影像学Campanacci分级,主 要手术方法分为以下三种,分别为:A组:微波天线高温原位灭活,自体髂骨,异体骨粒符合骨水泥重建修复术;B:瘤骨切除并腓 骨移植术;C:瘤骨刮除灭活并原位植骨术。结合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复发率,腕关节功能(Enneking)等情况给予 分析和评价。结果:A 组复发率为10.87 %,腕关节功能MSTS93 功能评分为26.32± 2.92分。B 组复发率为0,腕关节术后的 MSTS93 功能评分为22.85± 4.16 分。C 组复发率为30.24 %。腕关节术后的MSTS93 功能评分为26.97± 2.84 分。三组相比,A、 B 与C 组在复发率中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 组、C组的术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B 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A 组中有1 例切口表层感染,B 组中有2 例皮肤感染,均经加强换药后治愈。结论:瘤段切除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复发 率,但局部功能恢复较差,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微波灭活手术可以有效的杀灭肿瘤组织并保证良好的功能性,但复发率 相对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两家医院 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 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 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药物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0.
在中老年人群中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静态和动态因素、缺血、内皮细胞损伤和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炎症及细胞凋亡等学说,每一种学说并不能够完美的解释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探索其机制。对于进行性发展的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如何选择手术方案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